“總統對此可是非常的不滿。”芮恩施插嘴道。
威爾遜總統本來就不喜歡楊洪森,再加走私、洗黑錢,中國當美國是什麼?
蓋爾特突然嚴肅起來,“我希望總統不要因為個人感情影響到他判決力。如果您真的想知道中國人是否能打敗日本,不如請邁德爾將軍過來。”
邁德爾此時正在瀋陽督陣。
邁德爾這個人芮恩施接觸過多次,這是一個標準的職業軍人,雖然脾氣暴躁,但卻沒有什麼城府,在退役前以上校軍銜離職說明上面還是有人欣賞他的。他與楊洪森的私交甚密,雖然擔任的職務是軍事顧問,可是他的權力相當於陸軍部長。你問他能與中、日戰爭的勝負,那麼回答只有一個,中國必勝。
邁德爾在中國的幾年裡,作為楊洪森的顧問、朋友,對中國極有感情,他對日本人極其痛恨,因為這些日本人比華府的哪些政治還要虛偽。
邁德爾這個老傢伙在美國比好萊塢的一線明星還要風光,他在中國的傳奇般的經歷,成為了很多鬱郁不得志的美國陸軍軍官的嚮往。邁德爾參與中國陸軍建設以及一系列的統一戰役,在美國公眾眼裡,中國統一最大的功臣是邁德爾。中、日山東衝突中中國軍隊的戰果也都計入了他的名下。
日本政府也不止一次的向美國政府提出了抗議,尤其當邁大爺在瀋陽壓鎮期間。
楊洪森對於這種大戰役從來不敢亂冒泡,他喜歡聽取手下人的意見,尤其是邁德爾等人的意見。
楊洪森沒有親自主持會戰讓日本將領多少鬆了一口氣,但是那位美國上校也不是什麼好對付的主。至於中國軍隊名義上的總司令吳佩孚,聽話其是北洋直系中最得力的戰將。
中國軍界以及關心軍事的業餘軍事專家們都傾向於楊洪森主兵,這傢伙打架從來沒有敗過,在山東主持軍務時,日本更是被他屠了十萬,大快人心。
民間對於吳佩孚做主將普遍擔憂,“這傢伙不會陣前倒戈吧。”
楊洪森其實很喜歡吳佩孚,吳佩孚出征朝鮮前到北京會見楊洪森,他會見楊洪森卻不是為了商討什麼出征的軍略,而是來辭職的。
吳佩孚到是心儀這個職位,但馮、曹兩人卻有不祥之感,關外直軍、東北軍開赴朝鮮,接著楊洪森就將數十萬預備兵團開進東北亦兵亦農,這也做的太明顯了,可是他們現在又能作什麼。
楊洪森再臨北京時極為低調,低調地少有人知道他已經到了北京,那些軍情處以及內勤人員遍及京、津,這麼龐大的特務機構,只怕袁世凱時代也不過如此。
與馮、曹的會面是這次北行的一部分。南方完全在南京政府的層層管理之中,北方省除甘肅、陝西、綏遠三省處於南京直轄外,山西在閻錫山的控制中,河南、山東則在馮玉祥控制中,直系則控制著熱河、察哈爾、京津、直隸。
山西的土改雖然沒有南方那些激烈,也算行之有效,受到農民的普遍歡迎。
管理著河南、山東兩省的馮玉祥在土改中推行也較為順利。
唯直系控制的地區土改遲遲未動,楊洪森就此事進行協調,此事並非一定要由楊洪森親自來京處理。馮、曹並非鐵板一塊,曹、吳也並非親密無間。楊洪森盡然親自來北京實施離間計,卻是膽大至極。
在馮國璋面前,楊洪森是大讚曹錕。在曹錕面前,楊洪森是大讚吳佩孚。
楊洪森對直系下手的第一步便是分化吳佩孚,他重用、欣賞吳佩孚不足以導致曹、吳分裂,但是謠言的力量是可怕的,他會導致猜疑和不信任的出現,先是分歧,接著是冷戰。
吳佩孚向他提出辭去總司令一職時,楊洪森就想好說詞。
“子玉,當真是要辭出總司令一職。”
“承蒙總理厚愛,還請總理另選良將。”
“你我雖政見不同,但此戰關係國家之安危,勝則一戰復舊山河,敗則割地求和,我中華大地將陷入無底深淵,諸軍中能協調如一,擔當大任者唯有子玉兄。張孝淮雖是將才,怕也指揮不動直軍和張軍,馮玉祥雖是直系出身,只是隔閡早生,戰時恐貽誤戰機。還請子玉兄拋開私怨以國事為重。”
二號套方案,吳佩孚接受繼續上眼藥水,不接受下巴豆。
秀才吳佩孚心理怎麼想的楊洪森自然不清楚,不過吳佩孚考慮一番後收回辭職信,楊洪森繼續給吳佩孚上眼藥水。
楊洪森不但派專機送吳佩孚回瀋陽,還透過操縱南京國會對吳佩孚升官加爵。
這讓曹錕極為不滿,因為本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