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部分(3 / 4)

小說:神凋天龍游記 作者:吹嘻

歌的黃金時代。唐代詩歌的作者群非常廣泛,有一定文化修養的人都熱情地從事詩歌創作,這是過去歷史上未曾有過的現象。唐人上自帝王后妃、王子公主、文臣武將、舉子秀才,下至士卒小吏、漁人樵夫、村婦小兒、僧道乞丐、宮女娼妓,大多會詩能吟。孟郊《教坊歌兒》寫道:“十歲小小兒,能歌得朝天。六十孤老人,能詩獨臨川。”中國真正成為“詩的國度”。初唐以後,宮廷文學就逐漸失去了在詩壇上的主導地位,真正有突出成就、對詩歌創作產生重大影響的詩人,如李白、杜甫、白居易等人,其家庭出身大多並不顯赫,政治地位也並不高。有的著名詩人如白居易晚年仕宦顯達,但他在詩歌領域的地位與其政治地位沒有直接關係。總體上看,詩歌創作在唐代社會中是一種普遍的文化現象,詩人數以千計,作品數以萬計,形成群星璀璨的盛大局面。由於唐代詩人來自於社會的各個階層,其中許多詩人來自社會中下層,他們對社會各方面情況有更深刻的瞭解和體驗,自身的經歷也往往更為曲折豐富,因而,唐詩廣泛反映了當時社會生活的各個層面。從詩歌的題材與內容來說,詠史懷古、飲酒賦詩、壯麗河山、農家田園、邊塞戰爭、塞外風光、友誼愛情、琴棋書畫、音樂舞蹈、參禪禮佛等,都在唐詩中得到具體而生動的反映。唐詩中各種傳統詩體兼備,無論古體詩,還是近體詩,都取得了很高的成就。格律詩——五律、七律、五絕、七絕、排律進一步成熟並定型,成為後人學習的楷模。

唐代是詩歌發展的黃金時期,也是詩歌教育的黃金時期,詩歌的廣泛普及正是詩歌教育興盛的結果。唐高宗以後,進士科考試逐漸偏重於以詩賦取士;唐玄宗將詩賦定為進士科的主要考試內容,促進了唐詩的進一步繁榮,也促進了唐代詩歌教育的普及。唐代文學百花齊放,詩歌成就最為顯著,名家輩出,流派峰起,作品繁多,異彩紛呈,百花爭妍,萬紫千紅,出現了李白、杜甫、白居易等大詩人,成為中國詩歌史上難以逾越的高峰。詞是產生於唐代的又一種新的詩歌形式,但它和傳統的詩歌有顯著區別。詞最初孕育於唐代繁華城市中的歌樓妓館,是歌妓們按照新興的燕樂演唱的小曲,為了適應樂曲的需要,漸漸形成句子長短不齊而有定製的文學形式。由於當時詞是酒宴上的歌曲,以抒情委婉細緻見長,而很少表現嚴肅重大的社會內容。晚唐出現了溫庭筠、韋莊這樣大量作詞的文人。唐代的詩歌教育就植根於這一時期燦爛的詩歌文化之中。

“初唐四傑”盧照鄰、駱賓王、王勃、楊炯都是英姿逸發的少年天才,文學史習慣稱之為“王楊盧駱”。駱賓王生年七歲即能詩,被稱為神童。楊炯年十歲即應童子舉,翌年待制弘文館。王勃十六歲時,被稱為神童而薦於朝廷,拜為朝散郎。四傑以詩文兼長齊名海內,衝破了唐初宮廷詩風的束縛,揭開了唐詩變革的序幕。四傑中成就最高的是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是他的名篇,其中“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是唐詩中數一數二的名句。楊炯的名作《從軍行》以“寧為百夫長,勝做一書生”表達了投筆從戎的豪情。盧照鄰以《長安古意》著稱,“得成比目何辭死,願作鴛鴦不羨仙”是流傳至今的名句。駱賓王以《討武氏檄》名聞天下,《帝京篇》和《在獄詠蟬》是他的名作。

陳子昂(659—700)字伯玉,射洪(今屬四川)人,家世豪富,性情豪邁,二十四歲舉進士。他順應時代需要,高唱漢魏風骨,清晰透闢地提出了文學革新的主張。他的代表作《感遇》三十八首或諷刺現實、感慨時事,或感慨身世、抒發理想,都表露出強烈的自我意識,充滿著積極進取精神。《登幽州臺歌》以無限的時空為背景,樹立了一個孤傲的自我。陳子昂從理論和創作兩個方面為唐詩注入蓬勃的生命力,開啟了盛唐詩人,贏得千秋萬代的仰慕。

孟浩然(689—740),襄陽(今屬湖北)人。在盛唐詩人中,孟浩然是年輩較早的一個,其人品和詩風深得時人的讚賞和傾慕,如李白有《贈孟浩然》雲:“吾愛孟夫子,風流天下聞。”孟浩然是唐代第一個傾大力寫作山水田園詩的詩人。他的《望洞庭湖贈張丞相》、《宿建德江》、《過故人莊》和五絕《春曉》等,都是流傳後世的著名詩篇。

王維(700—761)字摩詰,太原祁(今山西省祁縣)人,是盛唐文化全面高漲時期的一個多才多藝的詩人。他精通音樂,書法上擅長草、隸各體,繪畫才能尤為特出。他曾自負地說:“宿世謬詞客,前身應畫師”(《偶然作》其六),而後人甚至推許他為南宗畫派之祖。他的文學創作就建立在這樣全面的藝術修養之上,因而取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