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我還是沿用近代的稱呼,子彈是cartridge,彈頭是bullet。
一顆子彈(cartridge)基本上由四個部份組成:彈頭(bullet)、彈殼(case)、裝藥(powder)、底火(或稱雷管、primer)。這個基本結構從十九世紀後半以來,幾乎沒有什麼變化。雖然一直有人研究如何改進彈藥,像是H&KG11的無殼子彈或是美國先進輕武器研究計畫所實驗的集束鏢(fletchet),畢竟都還沒到實用的階段。因此,雖然現代子彈的結溝已有百年以上的歷史,恐怕還會被沿用好一陣子。
不過,這並不是說百年來子彈就沒有改進。相反的,各國兵工廠及軍火公司時時在實驗,希望能在有限的設計空間下,製造出最適用的子彈。請注意一下,這裡說的是最適用,而非最有威力。原因是各種子彈的用途不同,目標物件也不同,使用的環境和投射的武器也不同,在不同的考量下,威力最大的子彈並不就是最好的子彈。
一顆子彈(cartridge)由四個部份組成:彈頭(bullet)、彈殼(case)、裝藥(powder)、雷管(primer)。
彈頭(bullet)
彈頭基本上是一個投射體(projectile),它由裝藥燃燒後產生的大量高壓氣體急速膨脹推射出槍口,一旦離開槍口,它在飛行中是處於半穩定狀態,直到和目標接觸為止。由於人體密度是空氣密度一千倍以上,彈頭在進入人體後就開始滾擺,這是它最基本的運動模式。
彈頭依其跟目標接觸後的狀態分成三種:實心型(Ball),擴張型(Expanding),粉碎型(Frangible)。
實心型(Ball)
彈體或為實心鉛製的一般彈頭、或是內包鋼芯的穿甲彈、甚或是含有燃燒劑的曳光彈或燃燒彈,在外面通常有一層金屬層完全包住(fullmetaljacket),不論是哪一種,在命中目標後只會扭曲變形,不易擴張或粉碎。因此這型別的子彈貫穿力很強,但是阻滯力(stoppingpower)比較差。由於1899年海牙公約的規定,目前各國軍隊都只能使用這型彈頭。
擴張型(Expanding)
在彈尖的設計上或是使用平頭型(FlatNose)、彈尖中空型(HollowPoint)、軟頭型(SoftPoint)、異質彈尖型(SilverTiporBronzeTip)等特別設計以增加子彈命中目標後的擴張性,惡名昭彰的達姆彈(Dum…Dum)也屬於此類。它們的貫穿力不是很強,但是阻滯力還不錯,大部份的動能在很短的時間內就可以傳遞在目標上。這型的彈頭普遍用在一般警用或民間自衛用子彈上。
粉碎型(Frangible)
這類彈頭在命中目標後會粉碎,將動能一瞬間全部傳遞在目標上。因此它們的貫穿力很弱,有時連貫穿較厚的衣物都有困難,但是阻滯力很強。它們跟擴張型一樣,被國際公約禁止用在軍事用途上。但是它們在反恐怖份子的行動中有很大的用處,例如在拯救人質或反劫機的行動中,它們低貫穿力的特性可以減少誤傷人質或是貫穿機身造成失壓的可能性。美國FBI裡的特勤小組就配有此類彈藥。
這麼說來,軍用子彈的殺傷力豈不就是不如民用子彈了?其實不會,現代的軍用彈頭的設計是利用高速飛行間的半穩定狀態,在命中人體後會產生滾擺(tumbling)的現象,造成的傷害並不輸於擴張型彈頭。
彈頭依其前端形狀又可分成下列主要幾種:
尖頭型(spitzer)
最普遍的彈尖形狀,通常是非擴張型彈頭。
彈尖中空型(hollowpoint)
擴張型彈頭,中空的部份在命中後會造成彈頭的擴張。
異質彈尖型(tipped)
擴張型彈頭,在彈尖中空型的空間中加入一根較硬材質製成的頂針,有助於命中目標後彈頭的擴張。
圓頭型(blunt…nosed)
通常以較一般鉛錫合金硬的材質製成,適合大型動物狩獵。
平軟頭型(flat…nosedsoftpoint)
擴張型彈頭,由於平頭的關係,適合使用彈管給彈(tubularfeed)的槍械。
圓軟頭型(round…nosedsoftpo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