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惡,須道江南好。”此詩暗諷蒙古統治者既掠奪南人財富而又歧視南人的行徑,是元代詩歌中罕見的諷刺之作。
王冕(1287—1359)字元章,號竹齋生、煮石山農、放牛翁、會稽外史、梅花屋主等,諸暨人,有《竹齋詩集》傳世。他出身農家,自幼好學,白天放牛,每晚借佛殿長明燈夜讀,終成通儒。宋濂《王冕傳》記述了王冕求學的經歷:“(王冕)七、八歲時,父命牧牛隴上,竊入學舍,聽諸生誦書。聽已,輒默記。暮歸,忘其牛。或牽牛來責蹊田,父怒,撻之,已而復如初。母曰:‘兒痴如此,曷不聽其所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夜潛出,坐佛膝上,執策映長明燈讀之,琅琅達旦。佛像多土偶,獰惡可怖。冕小兒,恬若不見。”此後,王冕被會稽儒師韓性收為弟子,博通儒經。王冕淡泊名利,畢生未仕,晚年隱居於九里山。他多才多藝,又是元代著名畫家,一生愛好梅花,種梅、詠梅又工畫梅。其書法、篆刻自成風格,也是一代名家。他長期生活在社會底層,對元末的社會現實有真切的感受,他的詩多反映百姓疾苦,譴責豪門權貴,如《江南民》、《冀州道中》等,這類詩風格與杜甫相近。在當時,他以題畫詩聞名四方。他曾在一幅《墨梅圖》(現藏上海博物館)上題詩五首。最著名的是他的《墨梅圖》(現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和題詩《墨梅》:“吾家洗硯池頭樹,朵朵花開淡墨痕。不要人誇顏色好,只留清氣滿乾坤。”詩人借梅自喻,表明了自己的人生態度和高尚情操。這類題畫詩或古體,或律體,豪邁孤傲,風格近似李白。如他的《白梅》詩:“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塵。忽然一夜清香發,散作乾坤萬里春。”詩人表明了自己獨善其身、鄙薄流俗的品格。王冕的詩在明清時期受到許多文人的重視,評價很高,影響頗大。
楊維楨(1296—1370)字廉夫,號鐵崖,一號鐵笛道人,紹興會稽(今屬浙江)人。楊維楨個性狂狷,是元末最具藝術個性的詩人。他強烈主張藝術創作個性化,追求超乎尋常的構思和奇特不凡的意象,力圖打破元代缺乏生氣的詩風,創造了元代詩壇上獨一無二的“鐵崖體”。他的詩論和創作都明顯地表現出排斥律詩而提倡古樂府的傾向,他潛心寫作古樂府並十分自許,他的學生以此宣揚他為“一代詩宗”。楊維楨所著詩文很多,有《東維子集》、《鐵崖古樂府》、《復古詩集》、《鐵崖文集》等。他的樂府詩最能體現“鐵崖體”的特色,如《鴻門會》、《五湖遊》等。這些詩多半是詠史或擬古之作,融匯了漢魏樂府以及李白、杜甫、李賀等人的長處,以氣勢雄健的奇思幻想使人耳目一新。他的竹枝詞、宮詞和香奩詩也很著名,如《西湖竹枝歌九首》、《香奩八詠》等。“鐵崖體”以雄奇飛動、充滿生氣的特徵與元代中期平穩雅正的詩風背道而馳,在當時特別引人注目,但這種風格受李白、李賀的影響很深,獨創性並不高。楊維楨有時一味求奇,不免有詭異晦澀的特點,也與李賀詩風一脈相承。楊維楨是元末詩壇領袖之一,在東南地區影響很大,追隨者很多。他的詩歌理論和創作,對明代詩歌有比較深遠的影響。
元代中後期還出現了許多擅長詩、詞、曲的少數民族作家,如維吾爾族人貫雲石、回族人薩都剌、蒙古族人泰不華、突厥人迺賢、色目人餘闕、回族人丁鶴年等人,還出現了回族散曲家阿里耀卿、阿里西瑛父子。他們的漢文詩歌在藝術上都相當成熟,取得了相當高的藝術成就。其中成就最高的是貫雲石和薩都剌。
貫雲石(1286—1324)是元代少數民族中湧現出的文學家、戲曲音樂家、詩人和書法家。原名小云石海涯,號酸齋,別號蘆花道人,維吾爾族人。其祖父為元朝名將阿里海涯,其外祖父是精通漢學的維吾爾族名儒廉希閔。廉希閔是元初三朝名臣布魯海牙之子。《元史…布魯海牙傳》載:“初布魯海牙拜廉使,命下之日,子希憲適生,喜曰:‘吾聞古以官為姓,天其以廉為吾宗之姓乎!‘故子孫皆姓廉氏。後或奏廉氏仕進者多,宜稍汰去,世祖曰:‘布魯海牙功多,子孫亦朕所知,非汝當預。‘……子希閔、希憲、希恕、希尹、希顏、希願、希魯、希貢、希中、希括,孫五十三人,登顯仁者代有之。”廉希閔的弟弟廉希憲是元世祖忽必烈的親信大臣,自幼熟讀經書,深通儒家之道,被忽必烈譽為“廉孟子”。《元史…廉希憲傳》載:“世祖為皇弟,希憲年十九,得入侍,見其容止議論,恩寵殊絕。希憲篤好經史,手不釋卷。一日,方讀《孟子》,聞召,急懷以進。世祖問其說,遂以性善義利仁暴之旨為對,世祖嘉之,目曰廉孟子,由是知名。”貫雲石自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