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部分(1 / 4)

小說:地板上的母親 作者:恐龍王

永媳備詵⑾呂吹哪撬�岬摹骯稀保�灰�蝗庇晁���筒換岣傘�

因為那兒有個坑,打藥方便,靠坑邊兒的那塊地每年都種棉花。棉田裡生了蚜蟲,隊長就通知各家各戶吃撈麵條兒。趁中午頭兒,男女老少端著大盆兒小盆兒的撈麵湯到地裡洗棉花。一塊地三十多畝,三天洗一遍兒,洗它兩三次,那些蚜蟲不是掉盆兒裡淹死,也被粘在棉花苗上曬死了,被它們吸得搐成疙瘩的棉花葉兒,慢慢又抻展開來。還有一種治蚜蟲的方法,就是打棉油皂。把成大塊兒的棉油皂放水裡搦化,裝到噴霧器裡一棵一棵打,直到每一片葉子都往下滴水,那些蚜蟲死的死亡的亡,幹了風一刮就掉了。

早先的時候,很少打1059、1605和3911這樣的劇毒農藥,成群的小魚兒和小蝌蚪兒像一層被風吹來的樹葉子,成群漂浮在水中,長著六根長腿的“拐線婆兒”,似挨似不挨地在水面上飛快地拐來拐去。後來,為了治棉鈴蟲、造橋蟲和紅蜘蛛,開始打這幾種農藥。3911專治紅蜘蛛。紅蜘蛛比針尖兒大不了多少,繁殖得很快,開始發現不過十棵八棵,要是不管它,要不了三五天,成大片的棉花就被它們繡著了,變得紅堂堂的,葉子和棉鈴掉落一地。打3911,太陽越毒越有效。幾個棉花技員捂著大口罩,一噴霧器裝二十七八斤水,摁著把手打足氣,不歇氣兒一個人一晌能打六七桶。中午換班兒,不停事兒把整塊地打完。如果點點片片還有,就得抽調勞力,人歇噴霧器不歇地打,直到徹底消滅為止。

圓鐵桶形的噴霧器,上面有一個裝著把手可以開啟的橢圓形蓋兒,水就從那兒灌進去。緊挨那個蓋兒,是打氣的把手兒,裝滿水時,打二十多下兒就可以了。隨著水量的減少,打氣的時間越來越長。要是想讓噴霧氣快點出水,就把氣打得足足的,開啟噴杆上的開關,高壓下的水顫動著透過手掌心“哧哧哧”冒出來,噴成一大團半透明的水霧,在棉田裡慢慢往前移動,眼前的小水珠兒帶著七彩虹光,下雨一樣打歪了棉花棵子。一杆噴雲吐霧的“煙桿兒”拿在手裡,比國王的權杖還威風八面。但這在棉花苗不夠高的時候是不允許的,因為這樣打浪費農藥。

那些劇毒農藥都有一股燻人的怪味兒,棉花技術員到最後都喪失了嗅覺,什麼味道也聞不見了。不過也有一個好處,夏天蚊子再多,也不咬農藥燻出來的棉花技術員。

我最喜歡打的是“石硫合劑”,就是藍得像天空一樣的波爾多液。蟲情不重,一晌打三四桶,用不著不停地呼哧呼哧打氣,把結著一層老繭的手掌心兒磨得火燒火燎。不打劇毒農藥,三角坑裡的魚兒和蟲子們都活得好好的,歇歇兒的時候,長袖布衫抻開往頭上一耷,坐在坑岸兒上,脫了鞋踢騰著水,一邊說笑,一邊看清水中的魚兒張開圓圓的小嘴兒,一下一下啄破了水面兒。出過力的身子格外松爽,風一吹就透了。人的心情也是這樣,乾淨得像蒲草下面那捧清水,被田野裡特有的安靜籠罩著,空曠而輕閒。

箔墜兒

春秋天下小雨兒,白菜葉子一樣的雲彩從天邊飄過來,長腳稀腿的,遮不住黃黃的天光,正是織稿薦織箔的天氣。兩根板凳支在枝稠葉密的槐樹底下,上面立個門板拿繩子摽穩,兩個人,一個站那兒織,一個坐在旁邊續“毛兒”,一晌下來,“十三腳,兩頭窩”的一領稿薦就成了。

無論績箔還是打稿薦,除了麻經子、高粱稈或是浸泡好的一大捆麥草之外,少不了的工具就是纏經繩的“箔墜兒”。六道經兒的稿薦,就得十二個箔墜兒墜著經子“哐通哐通”來回掂。在我的記憶裡,織稿薦的時候比織箔的時候多,為什麼人們不把這斷磚磨成的墜子叫“稿薦墜兒”呢?大概因為叫起來沒有“箔墜兒”簡單響亮吧。

媽媽小時候經歷過的事情(23)

箔墜兒在人們眼裡算不上重要的工具,隨便去哪個房屋簷底下、院牆角落裡找幾塊碎磚頭,拿刀砍砍,擱石頭上磨磨,中間開個凹腰兒,不傷手能纏經子就成。有時候急活兒,一時找不到現成的,撿幾塊半截磚也能湊數。做箔墜兒,舊磚當然比新磚好,特別是那種從老房子上扒下來的,不沾水泥不沾沙,人手加歲月,磨光磨玉了,露出些麻坑,這是箔墜中的上品。不用的時候,箔墜兒就堆放在門旁邊或窗戶底下,風來了,雨去了,太陽曬曬又幹了。一個個就像那個正和孩子們打鬧嬉笑的白鬍子老漢的臉。真要織起稿薦來,懸掛在門板兩邊的箔墜兒,簡直就是兩排彈奏生活的編鐘:一老一小父子倆,或是一男一女兩夫妻,一個續毛兒,一個手腳不閒地拉動經繩來來回回地織,他們小聲地交談著一些私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