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輪比賽的規則是選手根據熒幕上隨機出現的三個詞,講一個與其有關的故事,限時五分鐘。 說是限時, 但這次的難點根本不在於你要控制時間不超時, 而在於你是否能說夠這五分鐘。 你要有足夠的知識準備,才能去填充起五分鐘的內容。 這次, 許知意倒是沒抽到第一個出場, 而是倒數第三個。 很快, 節目錄制開始,主持人宋鶴林在一片掌聲中走上舞臺,說完開場白,他又特地補充道:“特此說明,本場比賽所有命題均為現場隨機抽取,由京溪市公證處進行公證,接下來我們掌聲有請第一位選手上場。” 第一位選手上場後選擇的是四號題,輪到許知意上場的時候,只剩下三道題可供她選擇,她想了想,選擇了一號題。 說完,題號翻轉,熒幕上也隨之出現了三個詞:【一帶一路、碗、月亮】 看到這三個詞,許知意立刻進行了激烈的頭腦風暴。 幾乎是瞬間,她要講述的關鍵字和邏輯線便在腦海中成型: 以“一帶一路”為主框架,然後往下延伸: 第一個故事:少年,孔子學院,月亮延伸成思念 第二個故事:青年,林洛希,月亮延伸成電影 第三個故事:老年,鐵路,月亮延伸成思念 誒,不行,怎麼還是落腳在思念了? 這也太重複了,不行不行。 一籌莫展之際,許知意又注意到了自己忽略的一個詞:碗。 說實話,一帶一路和月亮很好組,但問題是這個碗,該怎麼嵌入? 其實說難也不難,想要提到碗很容易,一碗飯,一碗水,等等。 但這樣的聯想只能算勉強及格,算不上驚豔。 究竟如何把這個詞和剛才的設想的語境聯絡在一起呢。 正想著,忽然間,砰的一聲,一個故事猛地一下竄入許知意的腦海。 就是這一下,讓她瞬間信心十足。 而她這一遭頭腦風暴的時間,僅僅只有短短几秒鐘,也就是宋鶴林看著熒幕把這三個字唸了一遍的時間。 唸完,宋鶴林看出其中難度,隨口點評了句:“這三個片語合在一起,有點兒挑戰啊。” 說完,轉頭問許知意:“準備好了嗎?” 許知意:“準備好了。” 宋鶴林:“限時五分鐘,計時開始。” 很快,宋鶴林退場,許知意走到舞臺中央。 “觀眾朋友們大家晚上好,歡迎收看今天的《沿線故事》,我是講述者許知意。” “今兒正好是陰曆十六,這俗話說十五的月亮十六圓,不知電視機前的你,是否仰頭看了看天上的這輪月,不知你看著這輪月,是否能吟誦出一句有關月亮的詩句。我知道這個問題肯定難不倒電視機前的各位,提起有關月亮的詩句,你可能會想起李白的‘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你可能會想起蘇軾的‘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你可能還會想起張九齡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除此之外,你可能會想起很多很多,因為我國古詩詞中有關月亮的詩句,實在是多到數不勝數,可如果我跟您說,這些詩句的朗誦者是一位只有七歲的外國小學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