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守十分嚴密,弄不好會陷入重圍。能偷營成功的,要麼敵軍營寨極度空虛,要麼敵軍將士極不正常。
而眼前的楚軍就屬於極不正常的狀態,戰爭期間,將士喝酒的喝酒,睡覺的睡覺,唱歌的唱歌,全然一副歌舞昇平的景象,而一軍統帥項梁也是喝得爛醉如泥,正在牙帳中鼾聲如雷。
項梁,是一個優秀的將領嗎?我在懷疑…
章邯率軍悄然接近楚軍營寨,見楚軍果然防備鬆懈,大喜:天助我也,項梁,你的死期到了。當即一聲令下:給我殺,給我痛痛快快地殺,給我一個不留地殺。
秦軍將士早已憋了一肚子氣,今晚總算可以好好地發洩,窩囊了個把月,總算可以把這口惡氣給討回來了。不用過多描述了,結果可想兒知,項梁酩酊大醉,楚軍措不及防,前些日子張牙舞爪的雄獅變成了一群待宰的羔羊。
楚軍陣營裡一時火光沖天,鬼哭狼嚎。
在牙帳裡的項梁剛被驚醒,眼睛還沒睜開,一個秦將飛馬過來,手起刀落,項梁的頭顱在地上咕嚕咕嚕的滾了起來。項梁,今夜再也無法入睡。
可悲可嘆。
項梁已死,楚軍士卒更是成了無頭的蒼蠅,到處亂竄,秦軍直殺得手軟。
章邯報了大仇。感覺志得意滿,神清氣爽,他認為楚軍主力已經悉數被殲,再也掀不起任何風浪。
章邯遂把注意力望向了北方。
章邯犯了一個意識上的疏忽,那位幾次在戰場上打敗他的年輕人並沒有在定陶戰役中成為犧牲品。
而項羽的存在,保留了楚軍新生的火種。
這個時候,趙國李良殺了趙王武臣,爾後被張耳,陳餘擊敗,李良投降章邯,請求發兵攻打張耳陳餘,章邯隨即移師北上攻打趙國。
史記中有這樣的話:“章邯已破項梁軍,則以為楚地兵不足憂”。重點是‘以為’二字,我們很容易感受到司馬公的言外之意,他認為章邯移師北伐是一個致命的錯誤。而我認為,章邯北上的決定無論對錯,其實都不重要,關鍵在於天下人已經拋棄了秦朝,即便章邯乘勝追擊,殺死項羽,徹底打垮楚軍,也無法挽回秦朝的敗局。
項梁死了,一個真正的王者卻要崛起了。
第23章:楚懷王的智慧
豫魯大地盛夏之時,正是雨季,項羽與沛公合兵攻打外黃(今河南民權西北)縣,卻無法得手,爾後轉攻陳留(今河南省開封市陳留鎮),這時候,項梁兵敗被殺的噩耗傳來,楚軍軍心浮動,士卒驚恐。
為了防止章邯乘勝進兵,項羽劉邦迅速退出戰場。楚懷王為了儲存主力,將都城於盱眙遷徙至彭城。
呂臣駐軍彭城東,項羽駐紮彭城西,而劉邦則駐軍在碭郡。
這個時候,楚懷王在緊張中接到一個稍稍值得安慰的訊息,魏咎的弟弟魏豹奪回了二十多座魏國城池,為了提升士氣,穩定軍心,他將魏豹封為魏王,魏國由此復立。
彭城三面駐軍,被嚴密的保護起來,只等章邯來襲。
可是左等右等,也沒見秦軍的影子,後來才知道秦軍北上向趙國進攻去了,大家這才鬆了口氣。
章邯對無名之輩沒有興趣。
陳餘,張耳的大名一直都讓章邯很忌憚,早就想拿他們開刀,苦於騰不出手來,現在終於有機會了,他怎會放過?
楚國上下總算鬆了口氣,強敵已經撤退,按咱們祖先的優良傳統,閒是閒不住的,外敵走了,所以就在內部搞點事做做。
眾所周知,楚懷王不是自己爬上去的,而是項梁立的,項梁在世的時候,楚懷王只有一個簽字的權利,沒有批准的權利,也就是說什麼命令,什麼事情項梁決定好了,按禮數向他稟報一下,楚懷王只需說‘知道了’三個字就完事,他的意見是有的,但也是不算的。
說白了,楚懷王就是個傀儡。
楚懷王要是什麼傻子,浪子,紈絝子,小孩子或者有特殊愛好的什麼家等等之類的人,那他會覺得很爽,可問題上他不是。
在中國歷史上可以看到很多這種人,比如東漢那些娃娃皇帝們(小孩子),後主劉禪(紈絝子),晉惠帝司馬衷(傻子),宋微宗趙佶(浪子兼藝術家),明熹宗朱由校(工藝製作家)等等, 這些人當上皇帝做傀儡,他會覺得很爽。為什麼爽?因為可以盡情地只顧自己樂,而且作為皇帝,要什麼有什麼,也不用為柴米油鹽發愁,能不爽嗎?
前面說過,楚懷王是個頗有些想法的人,那麼問題就來了。
他怎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