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只看好劉邦。
古今中外,不乏這種事情。
之前,公元前480年,波斯帝國以百萬之眾由海上入侵希臘,希臘人已經丟失包括雅典的大部分本土,退守薩拉米斯島,就在波斯王薛西斯命令600艘鉅艦給與希臘最後一擊時,突然狂風大作,波斯戰船竟然無法控制,而希臘軍趁勢駕著小巧敏捷的戰船迅速出擊,利用大風,擊敗波斯的海上力量,最終收復陸地。
之後,元世祖忽必烈於1274年派900艘戰船東征日本,遭到日本武士頑強抵抗後,折回朝鮮,中途遇到颱風,戰艦損失慘重,元軍暫時放棄進攻。1281年,忽必烈再派5000艘戰船東征日本,經過一個多月激烈的戰鬥,日本已經岌岌可危,就在這時,海上颳起了猛烈的風暴,元軍戰船全部損毀,缺少補給的元軍大敗。這兩次颱風都挽救了日本的命運,因此日本人稱之為神風。
再之後,明成祖北軍與建文帝南軍在白河溝會戰,就在朱棣陷入絕境之時,一場大風挽救了他的敗局,大風飛沙走石,刮斷了南軍的旗杆,南軍將士驚恐不安,朱棣遂抓住戰機,全力反撲,殲滅南軍十餘萬人。
舉出這些例子,無非是說明漢高祖劉邦並非唯一受到老天爺眷顧的人,大家還是不要迷信的好。
這是劉邦的運氣。
楚軍在大風的威懾下,驚恐不已,亂散而去。楚將丁固膽子大,沒有嚇走。劉邦情急之下,說道:“兩賢豈相厄哉?”
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說,你我這樣的賢者何必要互相逼迫呢?
在古代,能被稱為賢人,就如臉上貼金,走到哪都有敬仰他如滔滔江水連綿不絕的粉絲。
劉邦拍的這個馬屁正中馬屁股,丁固細細思量一下:眼下劉邦被困,卻有神助,莫非上天要他不死,他若不死定能發達,我順水推舟放他一馬,日後他要是發達了也算欠我個人情。
於是丁固帶兵回營,送給劉邦一個人情。幾年後,劉邦登基為帝,記起這件事情,還的不是人情,而是一把尖利的刀子。
見楚軍回營,劉邦與十餘騎迅速地從風中遁去。 。 想看書來
第36章:戚姬
劉邦與隨從十多人逃出楚軍的包圍圈後,沿睢水向東北方向奔去,一路上楚兵陰魂不散,緊張之下,竟與隨從走散。
劉邦獨自一人在樹林中慌不擇路,也不知道走了多久,不免飢腸轆轆,正思量著弄點吃的,發現前面隱約有些燈火。劉邦眼睛一亮:是村莊!他一陣興奮,趕緊策馬往燈火方向奔去。
進入村子後,遠處傳來一陣喧囂,劉邦聽到,心想,糟糕,莫不是楚軍?正急的團團轉時,見旁邊正好有口枯井,井口不大,也不深,便小心翼翼的跳下去。
劉邦在枯井裡屏住呼吸,仔細地聽著外面的動靜,此時馬蹄聲越來越近,劉邦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上。
後來馬蹄聲越來越遠,直到一切又歸於寂靜,劉邦才長出一口氣,懸著的心才放下來。
當他確定外面已經安全,準備爬出枯井時,頓時傻眼了,這口井少說也有一丈,憑自己發福的身材是無論如何爬不上去的。
不會吧,楚霸王的鐵騎都沒弄死老子,難道要被這枯井困死。劉邦望著井口仰天長罵。
這個時候,偏偏不爭氣的肚子也來湊熱鬧,叫得劉邦更是心神不寧:看來寡人氣數已盡,長此下去,不是困死,也得餓死。
突然,外面有點動靜,劉邦仔細辨認了一會兒,可以確定是腳步聲,想必是附近的村民,“天無絕人之路啊,天無絕人之路啊”,劉邦頓時又燃起一線生機,於是,劉邦在井裡大聲呼救。
劉邦的耳朵也確實靈敏,這井外確實有一人,是附近村裡的戚老漢,剛剛給財主家忙完活回家,路過這口枯井,聽到有人呼救,他辨認了半天,發現聲音是從邊上枯井裡傳出的,於是趕緊湊到井口往裡一看,雖然已近黃昏,但天色並不太暗,果然發現井裡有人。
井裡何人哪?
劉邦見救星來了,忙說道:老鄉,某路過此地,不慎跌入井中,還望老鄉搭救一把,日後定有重謝!
戚老漢趕忙說道:不用擔心,我去尋些木材,救你上來。
說完,在附近尋來一段長的樹枝,放下井去,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把劉邦拉了上來。劉邦從井裡一出來,連連道謝。突然肚子又一陣咕咕叫,便問道:老鄉,某不是這裡人,幾天來滴米未進,而且又困又乏,請問這兒有可以吃住的客棧嗎?
戚老漢仔細地打量下劉邦,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