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噲見章邯出了城池,又將下流堵塞的河流鑿開,河水回流河中,廢邱安然無恙。漢軍湧入城中,而樊噲率軍追擊章邯,這位曾經秦朝的第一猛將最終被逼得走投無路,只能自殺身亡。
誰曾想到,一代名將竟會如此下場?
廢邱城破是漢二年六月的事情,以上一起講述,省的後面還得分舌頭來說這事。
漢軍死死困住章邯,再分兵攻打另外兩個關中王:翟王董翳,塞王司馬欣。這兩個人以前是跟章邯混的,遠遠不如章邯的能耐,能夠稱王全拜項羽所賜。項羽封他們做王,並不是他們的功勞有多大,項羽的想法一是讓他們互相牽制,二是給劉邦出關設定三重障礙,把劉邦出關中的路都堵死。
在漢軍的強大攻勢下,名將章邯也被迫困守孤城,城破身死是遲早的事。翟王董翳,塞王司馬欣思來想去,權衡利弊之後,很快拿出瞭解決方案,投降。
關中之地,在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內除一座孤城都被劉邦重新佔據。劉邦一掃入蜀後的鬱悶心情,做起了名副其實的關中王。
此時的項羽,眼見齊趙皆叛,關中又丟掉,暴怒。盛怒之下,決定出兵平叛。為了防住漢軍迅速東進,項羽封吳縣縣令鄭昌為韓王,率軍先行。同時命令蕭角攻打彭越。
不久,蕭角兵敗,項羽更是怒不可竭,他決定親自引兵出征:可是該打哪呢?兩頭都是心腹大患?
項羽正在猶豫的時候,屬下送來一封信,正是這封信,讓他迅速地做出了選擇。
信是張良寫的,張良在信中先嚴厲地責備了劉邦的失職,一堆自我批評的話之後,筆鋒一轉指出劉邦只是為了當上約定中的關中王,並沒有過多的想法,請項王不要擔心。
有文化的人真是強大,這短短的一封信,竟然讓不可一世的西楚霸王心中愧疚:阿邦, 兄弟對不起你,你好好做你的關中王,別惹事就好。
嗯,好的,我現在不會惹事的,等你去了齊國再惹不遲!劉邦在咸陽偷笑。
張良這封信,有著很重要的戰略意義,它在楚強漢弱的情況下延緩了與楚軍的正面衝突,給劉邦集團以充足的時間來經營沃野千里的關中根據地。
第34章:撕破臉皮
時年已是漢二年初(公元前205年)。
西楚霸王決定北征田榮。
這個時候劉邦已折回陝中,鎮撫飽受戰火之苦的關中百姓。老百姓很高興,劉邦也很高興,軍民同樂的感覺讓人們對未來多了份期待。劉邦這段日子更是喜事不斷。
喜事一,張良日夜兼程回到了劉邦身邊。
喜事二,河南王申陽戰敗向劉邦投降,劉邦設立河南郡,由王申陽鎮守。
喜事三,韓襄王孫子公子信在劉邦的命令下,攻略韓地,在陽城擊敗韓王鄭昌,鄭昌被迫投降。劉邦不久封公子信為韓王。
喜事四,陳餘擊敗常山王張耳,復立趙王歇,張耳逃到漢地,投奔漢王,受到劉邦厚待,劉邦又得一員大將。
喜事五,同縣人王陵率數千士兵來歸降。
喜事六,漢軍自臨晉渡河,魏王豹投降,接著又攻下河內,俘虜殷王司馬卯,增設河內郡。
喜事七,陳平來投,這是一個對大漢王朝極其重要的人物。
人逢喜事精神爽。
只要項羽還好好地活著,爽不到哪裡去。
先來介紹下這個陳平。
陳平,陽武(今河南原陽東南)人,漢初的謀臣,張良排第一,而陳平排第二,此人計謀善斷,處事圓滑。陳平年少時家貧,雖然是貧寒子弟,天天跟放牛娃在一塊混,但他卻有比較高雅的愛好……讀書,尤其喜歡讀那些兵法奇謀之類的書籍。陳平有個哥哥叫陳伯,陳平見自己的這個弟弟有些特殊,便著意培養,本來家庭貧困,吃了上頓沒下頓,家裡的男丁都必須為生計而忙活,但是陳平在哥哥的照顧下,只需要做腦力勞動……讀書,不需要做體力勞動……種地。
除了讀書外,陳平還喜歡到處遊學,增長見聞。
常年的腦力活動讓陳平有了非凡的見識。有一次,陳平為大家分肉,就突然暴出一句:嗟乎,使平得宰天下,亦如是肉矣(啊呀,要是讓我管理天下,我也會像分肉一樣均勻)!
鄉親們一聽大吃一驚,對陳平是嘖嘖稱奇。
陳伯縱容弟弟不事生產的做法招致一個人的反感,這個人是陳伯的老婆,她經常沒好氣地當著陳平的面說道:“有叔如此,不如無有。”
陳伯起先並不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