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部分(3 / 4)

小說:漢朝舊事 作者:九十八度

我們的祖先對人性早就有過深刻的總結,而且為此創造了一個非常貼切的詞,這個詞就是慾壑難填。

韓信以前的夢想只是做個大將軍而已,而現在他有了更高的追求………做諸侯。

對,做諸侯,做統轄一方的諸侯。韓信為自己的這個想法激動的幾乎無法入睡。

對於此時的韓信來說,做諸侯其實很容易,看看他打下的遼闊土地,看看他手裡的部隊,如果他願意,他只需要召開一次新聞釋出會,當眾宣佈自己為齊王,這就夠了,沒有人可以反對,也沒有人能夠反對。

楚漢之際,無數先輩梟雄就是這麼幹的。

但韓信還是沒有這樣做,自立意味著與漢軍決裂,與劉邦決裂。他不願意這麼做,他始終將漢王的恩情記掛在心,劉邦對他有知遇之恩,他不想做個忘恩負義之人。

他的心意是好的,但是他的做法是錯的。

古時候的人們,都有這麼一種思維,你的慾望不能由你直白的說出來,你自己說出來就是不謙虛不穩重甚至不要臉,會招人一片罵。

韓信隸屬於劉邦,他的部隊扛得是漢軍旗。作為部下,自己請封為王,很創新也很反傳統,可這是部下該乾的事情嗎?

韓信不瞭解劉邦,更沒有細細的去考量其中的得失,巨大的榮耀已經衝昏了他的頭腦。他頭腦發熱的認為劉邦大度到可以接受他任何要求,無可否認,劉邦是很大度,但 他的大度也有限度。

古時候,自請封王,是一種變相的犯罪,這種犯罪行為有個很冠冕堂皇的學名叫作僭越。

作為臣子,幹你本分外的事情,就僭越了,罪可致死。

可想而知,劉邦收到韓信請封為假齊王(代理齊王)的書信時會多麼的不爽,劉邦再聯想起以前韓信給張耳請封為趙王那件事,融會貫通,他似乎有點了明白了:原來韓信所做的一切,是在給自己稱王鋪路。

韓信想稱王,卻惴惴不安,遮遮掩掩,只請封做假齊王,而且還準備好了一套說辭,他的真實目的是試探劉邦。

作為一個老狐狸般的政治家,在劉邦看來,這些說辭純粹就是三腳貓的功夫,他真正想要得到什麼,劉邦一眼就看出來了。

寡人困在這裡,日夜盼他來相救,他居然還要請封為王。劉邦心中已是怒不可揭。

正當劉邦打算把來使臭罵一頓,打發回去的時候,張良陳平在邊上心照不宣地踩了踩漢王,張良又對劉邦耳語道:如今我方不利,怎麼能管得住韓信稱王呢!倒不如順水推舟立他為齊王,好好對他,以防生變。

好在劉邦的長處就是很會打圓場,張良這麼一說,他立刻明白過來:韓信現在手握重兵,佔有北方大片土地,如果不滿足他的要求,那很容易出事。

於是,他故意高聲大罵道:男子漢大丈夫,要當就當真王,當什麼假王!

劉邦的脾氣在軍中幾乎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平常他喜歡亂罵人,罵起人來完全不顧自己的身份與形象,一來二去,屬下早已習以為常,所以韓信來使並沒有留意劉邦一前一後的神色及語氣變化。

為了籠絡住韓信,劉邦鄭重其事地派張良親自前去宣封,以示恩寵。

見著齊王大印,韓信終於喜笑顏開,本想會惹怒漢王,沒想到還被封為名副其實的齊王。

韓信端詳著齊王大印,心中不免感慨:漢王待我真的不薄啊!我這一生能遇到這樣的明主,死而無憾了!

因此,韓信更加堅定了不背叛這位恩人的決心。

可是,在劉邦的心裡,韓信請封的時候劉邦就已經把他列入了背叛者的黑名單。劉邦這樣想不無道理,人心險惡,誰知道韓信到底在想什麼,在那個你死我活的年代,他今天能稱王,明天就可能弄死你。這種事情劉邦見得不要太多!

古人講:聽其言,觀其行。劉邦從韓信的行為作出正常的判斷,本是無可厚非。

兩方都情有可原,兩方都無可厚非,但最後的結果卻令人扼腕。權力鬥爭是你死我活的遊戲,既然玩了這個遊戲,不管你的本意如何,結局只有一個,要麼你死,要麼我亡,別無他途!

明知道這個遊戲這麼可惡,為什麼那麼多人還要去玩?

有的是人在江湖身不由己被人拖進去,有的卻是挖空心思削尖腦袋自己鑽進去。比如韓信,他沒有與劉邦爭權的意思,可劉邦卻實實在在的感受到了威脅,既然你要稱王要統兵,那麼你自覺不自覺的就要分掉別人的權力,這是當權者最不能容忍的。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