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部分(3 / 4)

小說:漢朝舊事 作者:九十八度

尊,社稷不安啊!”

“荒唐,你可知道,劉氏安了,我晁氏危矣!”老人急火攻心,連聲咳嗽了幾下。

晁錯頓時慌張起來,高聲喚來侍從,想把父親送到府中去。老人看著晁錯堅定的神情,心知兒子咬定青山不放鬆的脾性,也只能嘆口氣,擺擺手道:“我還是回潁川老家吧!”

晁錯望著老父的背影愣了會,不免有些惆悵,但當他回過神來之時,又投入到千頭萬緒的公務當中去了。

忙於公務的晁錯哪裡能料到,這一別,竟會成為永別。

晁父一路顛簸回到潁川家中,預感家門將遭不幸,不忍看到未來的悲慘結局,選擇了極端的方式,服毒自盡了。

十餘天后,晁錯還未來得及等來父親的死訊,卻先得知了一個舉國震動的壞訊息。

吳王聯合六個諸侯國終於舉兵造反了。

局面遠遠超出了劉啟和晁錯的預想,讓晁錯在劉啟面前陷入了尷尬的境地。

削藩是晁錯主導的,削藩的後果晁錯也是當著劉啟的面拍過胸脯的,可如今倒好,二十二個諸侯國反了七個,除了少數幾個明確表示站在朝廷一邊的,其餘的要麼正在觀望,要麼正在悄然準備。

劉啟望著各郡飛來的急報,特別是梁王求援的奏疏,一時急得六神無主卻又茫然無措,只能等待文武重臣前來朝議。

即便文武大臣並未集齊,他便急忙令侍御史宣佈朝議開始。

“怎麼辦?”劉啟茫然地向大臣們求助。

話音剛落,朝堂上便如炸開鍋般,滿是抱怨和嘆息的小聲議論。

所有人的眼神都望向了正在凝神苦思的晁錯,這個人才是事件的發起者和執行者,他都沒發話,別人就沒必要趟這趟渾水,非常時期,說錯一個字都有可能引火燒身。俗話說解鈴還需繫鈴人,既然晁錯敢於發動削藩,那麼他必然想好了對策。

然而,大臣們似乎高估了晁錯。

晁錯到現在已經很清楚,他自己錯誤估計了形勢,如果處理不當,不但功業全無,而且還得背上千古罵名。

可是,如果今天不說出個子醜寅卯,拿出個策略,那是無論如何說不過去的。搞不好惹惱了劉啟,以後就得喝西北風去了。

事到如今,一向獨斷多謀的晁錯卻遲遲不發一言;因為晁錯接到奏報的時間太短,而且形勢大大出乎他的預料,他還來不及拿出對策,另外,晁錯也想能聽聽別人的意見,自己再做出決斷,也不失為明智之舉。

劉啟見晁錯並不急於諫言,急得就差給晁大夫跪下來,他眼巴巴地望著凝神思索的老師,希望他能首開金口,把議政的氣氛調動起來,哪怕就是說點廢話,喊點口號也比憋著強吧!

朝議氛圍竟鬼使神差地變得尷尬起來了。

誰都憋著一肚子話要說,但誰都不好起這個頭,畢竟主管大人都沒開口,別人也不好插隊。而且誰都知道晁大人性格剛直苛刻,要是跟他有所忤逆,指不定以後被打擊報復。

在火燒眉毛的時候,劉啟總算明白了一個問題。

他豁然發現三年多的時間,在他的縱容下,朝臣們養成了一個壞習慣。每次朝議,他們會把首次發言權讓給晁錯。

劉啟的思維鑽進了牛角尖中。

劉啟認為,朝臣們不願意主動開口的原因在於他們害怕晁錯。

問題嚴重了!

劉啟的腦子裡突然冒出了內憂外患的情緒。劉啟雖然隱約意識到了朝廷問題所在,但因為身在其中,他卻沒能真正悟透,朝臣們害怕的不是晁錯,而是晁錯背後巨大的身影,這個身影就是他自己。

沒有他的縱容,沒有他的寵信,晁錯能有這樣的威懾力麼?

劉啟耷拉著腦袋,依舊望著留著飄然長鬚的晁錯,心中竟然生出一絲陌生感。

猛然間,晁錯乾咳幾聲,朝堂精神為之一振。

大臣們豎起耳朵,生怕漏掉當朝第一權臣口中的任何一個字。

晁錯高聲道:“臣以為,賊勢極大,陛下應當御駕親征才是!”

晁錯話音一落,議政大殿再次炸開了鍋。

挺晁派紛紛稱讚這是好辦法,可以提高前方士氣,震懾反賊。反晁派則不屑一顧,本以為晁大人會有什麼妙計良方,沒想到整了半天整出一個狗屁辦法,可笑至極。

劉啟也是被這條建議給驚呆了,自己雖說騎射皆通,可畢竟從沒上過戰場,也不懂行軍打仗,要他御駕親征,那是一萬個不願意。

“朕御駕親征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