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部分(1 / 4)

小說:漢朝舊事 作者:九十八度

第84章:七國之亂1

在吳國秘密做著最後的準備時,身為吳王相的袁盎收到了御史府的傳票,上面赫然寫著袁盎私受吳王財貨的罪名。袁盎正要大發雷霆,嘴巴就被捕吏塞住了,拉到長安定罪。

雖然袁盎早年已經離開朝廷了,但晁錯並沒有忘記他。當年這張利口經常與他針鋒相對,而且朝廷馬上要對吳國動手,為了防止袁盎為劉濞所用,必須把他看管起來。

身背莫須有罪名的袁盎對晁錯公報私仇的卑鄙行徑已是仇恨至極,若論起來,他跟晁錯並沒有深仇大恨,無非就是為政理念的分歧而已,過去的口舌之爭在人多嘴雜的廟堂之上也算不了什麼!可是如今倒好,晁錯竟然會藉機報復,這是人臣風範麼?

晁錯啊,晁錯啊,只要我袁盎還能踏出大牢,便會置你於萬劫不復之境地。

在大牢裡的袁昂任憑獄吏如何威嚇,始終一言不發,不肯認罪。

廷尉無奈,只能上呈劉啟。

按晁錯的意思,他希望馬上將袁盎法辦。

劉啟卻認為當前正是削藩非常時期,不可多殺大臣,自斷羽翼,所以不同意晁錯的諫言,直接做出了決斷,下詔赦免了袁盎,把他貶為庶民。

被貶為庶民的袁盎,在跨出大牢的那一刻,便暗暗立下重誓,有生之年一定要讓晁錯也嚐嚐牢房的滋味。

也許他自己也不會想到,數日之後,晁錯連吃牢飯的資格都被他剝奪了。

在所有吳國的官吏之中,劉濞最敬重的便是袁盎,不僅因為袁盎的利口,更因為他確實有真才實學。

袁盎在任內,不但將吳國政事打理的井井有條,而且讓吳國包括吳王府在內都迅速地富裕起來了,關鍵更在於袁盎跟他吳王府的關係也是非常和睦。

如今,袁盎卻被朝廷莫名奇妙地抓走了。

“毒啊,晁錯,你可真毒啊!”劉濞聽聞袁盎在京城的遭遇,不由自主地內心發顫。

這種敲山震虎,順便除掉當年宿敵的做法,怎能逃脫劉濞的老眼?劉濞歷經四朝,風裡來雨裡起,見過多少你死我活,見過多少血肉橫飛,他何時會有現在的無奈和失望!

對於劉啟,他已然失望。

大臣們你管不住,那就讓當叔叔的來替你管管!天下你管不住,那也讓叔叔替你管!

忙活了數十年的劉濞在一剎那間終於跨過了心裡的那道坎。劉邦在世,他年輕,他不敢反也從來沒想過要反,劉恆在世,他成熟,他想反卻不好意思反。而如今,他已年過花甲,卻可以不顧一切去反他一回。

按劉濞的猜測,袁盎的案子結了,他那不怕死的堂侄子就要真正打老虎了。

劉濞做事,向來是要麼不做,要麼做大。

他準備謀反二十多年,朝廷上上下下都心知肚明。乃至於一說到吳王,就跟謀反聯絡起來。

即便劉濞囂張到這種地步,朝廷仍然不敢動他。

朝廷大臣們一則怕攪了長期安定團結的局面,二則更怕沒解決吳國的問題,被吳國解決了。

吳王的氣焰決定於吳國的實力。

劉濞很清楚,要發難光靠吳國的力量畢竟不夠保險,最好的辦法便是要廣泛聯絡各地心懷不滿的諸侯。這樣的好處是既能造出聲勢,造出規模,說句不好聽的,就算死也能拉個墊背的。

他將天下所有諸侯都理了一遍,發現酒囊飯袋居多,青年才俊偏少。只有一個膠西王劉昂還勉強湊合跟他聯手。劉昂是劉肥的第五個兒子,劉啟的堂叔。

劉昂自幼勇武過人,名聞諸侯,這也是劉濞看重他的原因。

劉濞決定派才思敏捷的中大夫應高前去遊說。

應高見到劉昂的時候,劉昂正在膠西王府耍弄著上百斤的大刀。耍得虎虎生風,應高也看得連連叫好,當然,他更叫好的是,這個人不過是好勇鬥狠的一介武夫而已,好對付得狠。

應高知道對這種人千萬不能廢話,廢話多了,反倒多費口舌。

“大王可知當今天子任用奸臣,聽信讒言,意欲侵削諸侯,而且誅罰日甚!”應高邊說邊偷眼斜瞄正耍得滿頭大汗的劉昂,見他並無表情,看來沒說道點子上,於是話鋒一轉說道:“吳王與膠西王,天下知名諸侯也。正被朝廷查勘,不得安寧啊!”

劉昂突然將大刀往木樁上使勁一劈,大喝一聲,“鳥!”木樁應聲而裂成兩半。應高打了一個寒戰,卻心知劉昂已是有所觸動。

“吳王疾病在身,二十年不能上朝,一直受朝廷懷疑,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