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必要花時間來積極地提高自身修養。
一個人到了三十多歲時,既有了孩子、家庭,在工作上也有一定的收穫,所以或多或少總會有一定程度的滿足感,這往往會使人產生一種市井小民式的滿足感,覺得自己只需做完自己的事就好,從而失去進取心。
當然,這種滿足感也是無可厚非的。就像女性在把衣服洗淨晾乾後,當風吹起時,看著衣服隨風飄動,她們心中會湧出一股莫名的滿足、幸福感。對男人來說,孩子、家、晉升,再加上麻將、高爾夫球、賽馬,人生別無它求,這就是幸福。
三十多歲時的公司職員大都會停留在這一步。幸福完全是個人感覺的問題,或許我根本無權對別人的幸福品頭論足。但是,我還是願冒多管閒事之嫌說出我的看法:這種市井小民式的滿足感對於一個女人來說或許是倒無所謂,但對於一個三十多歲的男人來說,卻不應僅停留在這一步,而應當認真思索一下自己到底應為社會工作些什麼,自己是否會虛度光陰。
選擇讀好書
我在本書曾提到過,三十多歲這一時期是一個人追上或超越別人的最好時機。在人生的三十多歲這一時期,如果自己能領先別人是最好不過的了,但既使被別人領先,只要努力仍有希望趕上別人。如果到了四十多歲時仍被別人領先,雖說可能有轉機,恐怕以後的人生也沒有什麼光明可言。
你的書房現在有多少書?你書房的書是否夠一個三十多歲的男人應有的標準?妻子最討厭的恐怕就是丈夫的書本了,而丈夫最討厭的恐怕就是妻子的梳妝檯。你擁有的書本數目是否讓妻子怨聲載道?如果答案是否定的話,這對男人來說應是一件丟臉的事。
現在有越來越多的人員閱讀週刊雜誌、體育新聞、賽馬新聞,但也有不少人自行組成讀書會,養成讀書的好習慣。
提到讀書,並不是亂讀一通,而是要有一定的目的。說實話,我在這方面應算是一個失敗者。我在大學期間也許是由於專攻美學、美術史的緣故,所以最喜歡讀一些有關藝術方面的專業書籍。後來進入新聞單位後,卻只讀一些有關新聞的書籍。只要發現有什麼感興趣的標題,我便會一口氣讀下去,但只是停留在表面上的知識資訊。我甚至還不能把我讀的報紙、週刊雜誌上的內容運用在自己的電視節目上,我也沒有自己訂過任何週刊雜誌。
我從中學時代起就養成了一個習慣,那就是,不管我多忙,我每天都要花一兩個小時讀書。在中學時,我參加了游泳隊,早上六點就得起床去游泳,下午放學後,還開著電燈在晚上游泳,直到九點為止,但即使在那樣的日子我仍堅持在晚上讀書,直到午夜為止。對於學校的課程我卻得過且過,我甚至在考試期間也一個人跑去游泳,最後成績只能達到及格的水準。這一個癖好對我的高中和大學生活也有很大的影響,我在這些學校的畢業成績也很平常,並不優秀。但是,我在這些學校,讀過不少的書,連圖書館管理員也非常驚歎。到了現在,我的辦公桌上也總有堆像山一樣的書,這已成了同行中的一大“景點”。
但是,我在三十多歲時讀的書基本上上仍由我在十幾、二十幾歲時的習慣決定的,並沒有什麼較大的作用。我在三十五歲左右時,有新聞社、出版社購買我寫的一些無足輕重的原稿,並出版成書。不過,到了四十多歲時,我自己也對我寫出過的書感到厭膩了。
我寫的文章大多是隨想隨寫,沒有什麼理論性,也沒有什麼一貫的主張。有一次,我手裡有一本關於數學史的書,這可是我最討厭的書,數學對我來說猶如天書一樣困難。我直到中學三年級的第一學期,數學成績還算過得去,但在那年暑假,我患了腹膜炎,手術也被耽擱了,那年夏天我簡直度日如年,到了完全痊癒後,第二學期已過了一半,這時的幾何、代數老師都換了人。幾何老師說話時面無表情、臉色蒼白,不知他究竟是在講課,還是在面無表情地等待火葬場燒骨灰,他的教學方法完全不適合我,所以我十分討厭代數。直到進入高中後時,我才慶賀自己終於可以從數學的泥潭中解脫出來了。
我在四十多歲時才開始讀有關數學史的第一本書。我現在所讀的書包括數學、宗教、藝術、歷史四大類。它們對我的觀點有很大的影響,所以我現在有點後悔,我覺得要是我在三十多歲時就有意識地讀這些書,恐怕結果就不會像現在這樣。
到了四十多歲時,人生所剩的時間無幾,即使讀了書,也很少有機會把它用於自己的工作中。如果我在三十多歲就開始閱讀數學的書籍,恐怕到了現在五十歲時,甚至以後也不會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