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虎方大戰即將來臨,陶城嚴陣以待理人的攻擊。這麼大的軍事舉動,不說整個江畔震驚,也驚動四方的夷人,理人在這種情況之下,不可能不知道,事實也是如此,在陶城調動兵力趕赴虞城的路上,姒璋亦從細作那獲知陶城的動靜,並且覺得他的機會來了。
理人有大小十餘位君長,姒璋所屬的姒氏理人,被稱為白湖理人,是其中較強大的一支,他們這一氏族居於白湖以西,與陶城相鄰,雙方族人,常在浣水捕魚,浣水邊上偶有爭鬥,而理人又時常入侵陶城外城侵田掠人。
理人大興巫祭,每旬一祭,他們的君長,亦稱巫長,是巫祝之首。由於理人天生好戰,白湖理人尤是如此,他們年年征戰,糧食不足,因此侵田頻繁,再加上人祭的需要,時常四處去掠人。
自從陶通成為陶主,白湖理人每次侵田掠人,都有不小損失,甚至可以說得不償失。姒璋的父親不是個有才幹的人,在他治理下,白湖理人的活動區域縮小了,既爭不過其他的理人部族,又在江畔花族人那佔不到便宜。這個老巫長知道自己能力不濟,再加上身體有疾病,便讓長子姒璋治理。姒璋是個有才能的人,野心也很大,他一直眼饞陶城內的財物,還有收成季節時滿倉滿倉的穀子,陶城不強大但卻富庶。
打聽到陶嬰帶領近千的青壯趕赴虞城,姒璋便召集士兵,這是打進陶城內城的最佳時機,以後未必會再有這樣的機會。
姒璋召集七百兵力,於晨曦未綻露時,在祭壇之下聚合,他主持祭祀,殺掉人祭與牛羊,燔燒玉器,一併放入祭祀坑掩埋,以獲求山川林野之神的庇護,尤其是太陽主神的垂愛。
理人雖然兵器精銳不及虎方,但擅長使用矛矢,而且身輕如山猴,近身搏鬥也有其長處。
姒璋將犧牲之血塗染戰鼓,釁鼓是為了戰勝敵人,所向披靡。
出征前,姒氏君長手持赭石粉,為出征的將員作祝,姒璋第一個受祝,姒氏君長將赭石粉撒在兒子的頭上,唸唸有詞。
儀式完成,姒璋起身,姒氏君長立即將手搭在他肩上,說的是:“把姒璧帶回來,阿璋,他怎麼說也是你弟弟。”姒氏君長說這話時,神情凝重。
姒璋含糊答應。
姒璋做的那件真璧換假璧的事,姒氏君長未必知道,但姒璧沒能回來就說明出了事,他腦子還清醒,他難免懷疑姒璋動過手腳。
只是他確實老了,無能為力,只望姒璋能瞭解他的思念,姒璧是他最疼愛的孩子。
此時,姒璧正在治玉坊,治玉坊治玉的人盡是理人,這些理人知道他是白湖理人君長的兒子,對他十分恭敬。
姒璧不懂治玉,但治玉坊裡不養閒人,他只能坐在地上用笨重的工具給玉料開玉,由於手腳受繩子捆束,做起這工作並不輕鬆,每牽動一次繩子,手腕的淤傷便加深。姒璧本來就極為厭惡被人束縛,哪有心情治玉。當然,給你活幹,卻不幹活,也是會有麻煩,花族監工會威嚇要抽姒璧鞭子,姒璧也就只得漫不經心地用工具砸開玉料,有一下沒一下。
在幾乎是理人的治玉坊,自然比待在那個花族混球陶熊的家宅好,在這裡,只要花族監工不在,姒璧就可以跟理人們聊天,工作雖然繁多,但是花族人管得也不怎麼嚴格,只要將他們需要的玉器在規定時間製出就行。
治玉坊的理人並不都被關在作坊裡,他們有不少人在作坊外勞作,陶城出兵那晚,不少理人都看到,很快這訊息在治玉作坊裡傳開。
治玉作坊裡的理人是陸續掠來的,有的在陶城住了大半輩子,也有像姒璧這樣來得時間不長,住久的未必有逃跑的心思,因為家室在這裡,其他的則大多都想逃走。
陶城的夜幕降臨,理人們居住的作坊一側,點起微弱的一盞小燈,理人們聚集在一起,商議逃走的辦法。
負責採玉的兩位白湖理人說他們運玉進城時就聽到訊息,虎方正要攻打花族虞城,而陶城這次出兵,顯然是為了支援虞城,現在陶城兵力很少,而且陶城還要提防白湖理人的進攻。
“很有可能,城樓上守衛計程車兵比平日多,肯定是在提防我們族的人進攻。”
一位負責相玉的理人陳述他的發現。
“我們逃走的理會來了。”其餘理人臉露喜色。
“士兵都守衛在外城,要逃出去,必須得等我們族人來進攻。”一位負責碾玉的理人分析。
“璧公子,你說巫長會不會派兵來攻打陶城?”相玉理人問沈寂的姒璧。姒璧這才抬起頭,看向眾人,輕輕說:“我兄長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