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前後腳,伊萬和王耀的談判陷入了僵局。早在三年前王耀就提出過想要原子彈,被保爾拒絕了,伊萬以為沒有原料沒有技術的王耀會知難而退,沒想到之後的三年雙方一直就此糾纏不休。
“我已經對您許諾過了,我們有原子彈,我們會保護您,您為什麼要這麼固執?”
“您的原子彈不是我的力量。”
……
“好了,給您這些技術支援已經足夠您進行科學研究了,這下可以了吧?”
“科學研究不夠,我要的是武器。”
……
雙方這麼來來回回好多次,伊萬鬱悶地發現他從不知道這個老鄰居是個如此固執的人。但是,鬱悶歸鬱悶,他也堅決不會越過自己的底線。原子彈這種東西,不能給就是不能給。
然而就在這關鍵時刻,雙方的拉鋸戰不得不中止了。起初王耀還有些納悶,但很快他就知道是怎麼回事了——隔壁爆發了一場風波,而伊萬參與了進去。
事情發生得很突然,幾位元老突然召開中央主席團會議,批評尼基塔的工作作風和過左經濟政策,主張解除他的職務。這一下突然襲擊看上去就像冒險而缺乏底氣的宮變,然而有不少人還是心知肚明的——如果沒有伊萬的支援,這一派人或許不敢選在這個時間起事。
是伊萬當初支援尼基塔接管權力,而如今他覺得已經到了將這傢伙踢下臺的時候了。因為尼基塔並沒有按照他的預期當好一個乖順的繼承者,而是自作主張的當起了改革家,妄圖顛覆約瑟夫時代。他引起的混亂已經超出了伊萬的掌控和容忍範圍——保爾態度的轉變就是鮮明的例子——因此伊萬決定罷免他。
果然,這次突然襲擊讓尼基塔也措手不及,他死鴨子嘴硬地要求主席團“闡明”自己的錯誤。於是又召開了多次會議,尼基塔態度轉變的很快,他規矩地認了錯、作了檢討,幾位元老對此感到滿意——畢竟,一天之內能取得這許多進展已經非常不錯,本以為會遇到一番激烈爭執的他們,現在看來勝利在望了。
然而,當他們第二天再踏入克里姆林宮的時候,就無法再維持自信了。克里姆林宮整個被包圍,不是被軍隊,而是被來自各方的中央委員們。他們就像雨夜後的春筍,彷彿是從土裡冒出來的。
“主席團無權罷免第一書記,我們要求召開特別中央全會!”其中一位委員抗議道。
伊萬聽了頓時如墜冰窟。這些人是怎麼……
……是軍隊!只有軍隊!
朱可夫!這個名字出現在腦海裡的一瞬間,伊萬就明白,自己已經失敗了。他忽略了尼基塔的這一層人際關係。這位現任的國防部長,是尼基塔提拔起來的、類似親信的人物。尼基塔利用昨天一整天打嘴仗的時間悄悄安排好了這一切,今天一早還了致命一擊。在軍隊面前,任何人力組成的反抗都微不足道,即便他們都位高權重。
後面的事情無需贅述。中央全會召開,尼基塔擁有絕對優勢,幾名元老被打為“反黨集團”,自此失去了一切勢力。連帶地,伊萬的實力也大幅度受損——尼基塔當然知道背後主使是誰,他可是個睚眥必報的人。不過同尼基塔以往的幾次行為一樣,他的這一舉動再次引發了國外的質疑,伊萬不得不借助一些外部勢力幫助尼基塔穩住國內的局勢,方能穩住自己的地位。
扒拉扒拉偌大的社會主義陣營,他能找到的靠譜的幫手只有一個。於是他不得不拉下臉來,一改之前談判時強硬而倨傲的態度,請求王耀的幫助。
王耀在社會主義陣營的地位如今已經今非昔比了。他只消一句話,便壓下了各兄弟黨的疑慮。他說:“真理站在尼基塔一邊。”於是真理就真的站在那邊了。
這次之後,伊萬已經欠了王耀一個天大的人情,然而事情並沒有這樣結束。雖然在王耀的幫助下平息了風波,但伊萬仍然面臨嚴峻的挑戰。大家因為三番五次的出格舉動而對保爾和伊萬的信任度急劇下降,反倒對王耀青睞有加;如果伊萬想要維護住保爾在社會主義陣營裡的領導地位,就必須要讓其他人明確知道王耀是站在他們這一邊的。因此,他邀請王耀來參加年底召開的莫斯科會議,雖然他不願明說,但後者敏銳地察覺到了他的意圖。
於是,這幾年變得越來越精的王耀準備好好利用這個機會。
“伊萬同志啊,不是我不願意去您的會議,主要是這是一個外交禮節的問題。您看,50年我和主席去了您那兒,可是這麼多年一直沒有回訪,總不能老是我往您那兒跑吧?”
好吧,算個理由。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