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連串爭端,其實只是將奪儲大戰突然激化之後鉤起的事件。這些爭鬥,就算現在暫時不擴大化,未來也絕對會有這麼一天——哪怕已經冊立太子。
可是恐怕在孝仁太子之後,至德朝將永無太子。皇帝對祥王的重手處罰,也讓武令媺更加肯定自己的推測。不把這些已有不弱勢力的皇子打落於塵埃,如何給未來的皇太孫上位鋪平道路?
武令媺已經想得通透。就算沒有霍去疾的事兒,皇帝也不會拖太久對皇子們下手。如果往深處多想幾分,說不定霍家的滅門慘案背後也有皇帝陛下的影子。
滅霍家門的人可能不是他指使,但起碼他放任漠視了這件事的發生。試想想,鎮北軍大都督既然能將十幾名將領毫無預兆地成功秘密囚禁,又怎麼會無能到無法阻止一位軍需官全家上下十幾口人被屠殺殆盡?霍去疾能奔逃千里而不死,除了有他的自身原因以外,當中難道沒有別的助力?
一切一切事情的發生,也許只是因為皇帝陛下需要一個契機,他需要動手的理由而已。帝王心術,深不可測,深沉得令人恐懼。皇帝陛下不會因為將從前沒有紆解過的父愛灌注於幼女身上,就真正軟化了心腸,改變了行事法則。
祥王是第一個遭貶的皇子,但只要皇帝不改初衷,他就絕不會是最後一個。甚至瑞王和同黨此時被重用,皇帝在朝會上多次肯定他的“文武全才類於朕”,也只不過是另一把制衡別的皇子的利刃。這麼一個標靶高高豎起,難道不是成為眾矢之的?
瑞王連自己的親兄長都能背叛,又有哪個皇子膽敢再與他接盟?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