級唷�
朝會開到一大半,忽然有內監進來向監國皇子稟報,說是御前宣旨大太監馮良興帶了皇帝陛下的旨意,馬上就到。
眾臣列隊相迎皇帝聖旨,武令媺也從龍座跳下地,隨大流跪接旨意。但是馮良興走上玉階路過她時,特意停下來請她平身接旨。
好吧,父皇陛下的寵愛無處不在。武令媺也不矯情,便起身站著接旨。馮良興朗聲誦讀聖旨,而後沒有多停留半秒鐘又急匆匆離開。
皇帝陛下就愛玩突然襲擊,上回宣佈宗親當中的輔臣人選就挺讓人意外。他這次將四位大臣輔臣人選公之於眾,事先也沒有任何人得到訊息,包括武令媺在內。
兵部尚書的告老請辭被批准,由金甲軍大將軍謝駿調任。接掌了金甲軍的安嘆卿便是第一位宣佈的武將輔臣。他本來就有柱國將軍的勳爵,皇帝陛下又賜他為伯爵,封號為“威”。第二位武將輔臣則是鎮北軍大都督、世襲罔替武國公羅元慶。
第一位文官輔臣為時任雲州刺史的裴世緯,這位可是掌握大週一州政務的封疆大吏。第二位文官出乎武令媺意料,居然會是公主府總理官連喆勳的祖父刑部尚書連尚介。
飛快地瞟了謝孚兩眼,武令媺發現謝大公子麵皮有些僵硬。因為在眾臣奏報給皇帝陛下的輔臣人選當中,並沒有連尚介老大人,而謝孚的呼聲絕對的高。
因為謝孚年紀合適。大臣們透過宗親輔臣的確定終於摸準了皇帝陛下的脈博,後來呈交的輔臣人選都比較年輕。雖然武國公羅元慶和雲州刺史裴世緯都是五旬出頭的人,但比起幾位御前行走大學士和上柱國老將軍還是年輕得多。
武令媺看見連尚介老大人的神情似乎也覺得意外,她心裡忽然產生一個古怪的猜測。她家父皇該不會是因為給了她婚姻自主權,因而才提拔連老大人成為輔臣以做補償的吧?
不對不對!武令媺又立刻否定這個想法。皇帝陛下對於輔臣人選是很看重的,不可能因為一時心血來潮就改變國策。那麼,其實呼聲不低的謝孚一開始就沒被皇帝考慮。
不得不說,這七位輔臣人選當真讓大臣們挑不出什麼毛病。宗親輔臣中,壽王武宗厚是皇子們的代表,肅親王代表了宗親當中的文官,而襄郡王則是宗親武將的代言人。
大臣輔臣裡,雲州刺史裴世緯的入選會讓幾位刺史閉嘴,免得他們抱怨朝廷只看重京官;連尚介老大人不僅是御前行走大學士,還是六部堂官之一,部堂高官們因此沒甚話好說。並且這兩位都是臣子當中德高望重資歷深的人物,也可證明皇帝陛下對老臣們還是青眼有加。
襄郡王是鎮西軍大都督,如今鎮北軍大都督羅元慶也成為了輔臣,皇帝陛下對四大邊軍將領的重視可見一斑。接掌了金甲軍的安嘆卿又與未來龍驤軍大將軍武宗厚同為邊軍以外大周其餘軍隊的代表,二人又都年輕,是不折不扣的青壯派武將,如此也能讓某些人無話可說。
…………
ps:我勒個去,我是有多無知啊,看見飆飛的粉紅票還沾沾自喜了好一會兒,然後發現原來是雙倍月票期間。我不食言,還是二十票加更一章,不過容我慢慢還帳吧。。求正版訂閱咧求月餅咧。。月餅節吃月餅咧。。L
☆、第六十二章 俠以武犯禁
第六十二章俠以武犯禁
要說對七位輔臣人選最滿意的莫過於武將系統,因為七輔臣中有四位手掌兵權。皇帝陛下畢竟親自征戰多年,對武將的感情毫無疑問更深厚。
武令媺偷偷打量幾位監國皇子的表情,暗中發笑。這七位未來必定站在人臣之巔的輔政大臣,除了安嘆卿曾經是東宮親軍以外,其餘六人從來沒有明確站過位,都是朝中堅定不移的帝黨!
這麼七座大山往頭上一壓,無論是誰想坐穩皇位都必須付出極大的努力。武令媺覺得,父皇陛下設立輔臣的用意除了參贊國事以外,大約也有用輔臣來磨礪新君的意思。換言之,七輔臣就是一塊磨刀石。
大周承平太久了,但居安必須思危。如果沒有危機感,一味承溺於安樂享受之中,整個國家的精氣神就會慢慢變味。武令媺向來認為,有競爭才有向上的動力,才有攀登更高更強職業巔峰的可能。
下了早朝,武令媺例行去給皇帝陛下請安,把聖手的事兒說了說,拿了那張藥方出來給太醫參考。皇帝如今精神大不濟,勉強撐著一股勁兒說了會兒話,便又沉沉睡去。
高竹猗還當真沉得住氣!武令媺已經給吳老提督遞了話兒,想來高竹猗也應該要對他的母親身世暴露一事做出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