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部分(2 / 4)

中心的幹部。

這是1935年1月,《東北抗日鬥爭的形勢與各抗日部隊的發展及其組織概況》中的一個自然段。

前面寫了,1933年10月4日,以湯原中心縣委書記裴治云為首的12人被抓捕、殺害後,縣委成員中唯一的倖存者夏雲傑,就肩起了湯原黨和游擊隊的擔子。

從哪方面說,這都是一個決定命運的非常時刻。“1·26”指示信傳達不久,新舊路線變換,人們的思想和鬥爭方針亟待調整、定位。而遭到重創的湯原黨,像許多地區的黨組織一樣,原本就很幼稚。奪槍建立游擊隊的努力,簡直把吃奶的勁都使出來了,仍是一次次失敗,就像一條尋不到出口的隧道般見不到光亮。

什麼叫永不言敗?前面 第2章 的奪槍便是。沒有槍桿子,縣委只能東躲西藏,別說領導抗戰,連鬍子都對付不了。但是,如果不屈不撓,屢敗屢戰,卻總是損兵折將,也就無所謂“永不言敗”了。而在筆者不惜筆墨敘述的奪槍鬥爭中,無論怎樣少見“夏大個子”的身影,支撐這一切的主心骨,就是這位縣委軍事委員、縣委書記。

如戴鴻賓所言,這是個拿大事的人。

1934年7月,湯原游擊隊擴編為遊擊總隊,夏雲傑任政委,戴鴻賓為總隊長,參謀長張仁秋,全隊近500人,編為3箇中隊。

一口山東腔,說話不緊不慢,有條有理的政委,重點抓了三件事。

一是根據《東北人民革命軍及赤色游擊隊暫行條例》(草案),確定政委為黨代表,一切軍政命令,須由政委、總隊長、參謀長共同研究決定,最後以政委簽字生效。這樣,以往有民主、無集中,一百張嘴亂當家的極端民主化,立刻得以糾正。

二是擴大反日統一戰線。過去只講下層統一戰線,現在要不忘下層,抓緊上層。張傳福率團反正,馮治剛的“文武隊”參加遊擊總隊,都是在夏雲傑統一指導下完成的。

三是主動出擊,擴大游擊區,開創紅地盤。遊擊總隊兵分兩路,一路由戴鴻賓率領,以陷馬溝為中心,向周邊拓展。夏雲傑指揮騎兵,聯合一些山林隊不斷攻擊黑金河、太平川的敵偽據點。與勝利為伴的,自然是黨組織和游擊隊的發展,游擊區、紅地盤的擴大。

年底,湯原縣已有黨團員1000多人,反日會、婦女會、兒童團、除奸隊等群眾組織,幾乎遍佈各村屯,僅反日會會員就達5000多人。

1936年冬,《朱新陽關於北滿一切工作經過的報告》中說:

六軍的主要特點是地方與隊伍工作的配合,其次是內部黨的組織與政治教育的良好與對群眾影響的良好。自與三軍會合後,為一九三六年北滿反日部隊中發展最快的,差不多發展了三分之二以上,引起了日滿的極大注意,而且為經濟生活最優裕之部隊,而且為軍事紀律嚴整之部隊。

如今挺有名的鶴崗煤礦,那時叫礦山鎮,駐有日本守備隊和兩個偽礦井隊,戒備森嚴僅次於湯原縣城。鶴立區委書記高雨春潛入鎮內,住在反日會員施慶久家。施慶久是礦業次長金井建吉的衛士,深得日本人信任。高雨春在工人和礦井隊中發展許多反日會員,敵情瞭如指掌。

1936年5月22日,夏雲傑指揮6軍攻打礦山鎮。礦山周圍拉著電網,先用鍬鎬把下邊挖空些,再用大木杆子把電線撬起來,人就鑽過去了。3團長馮治剛率3團炸燬吊橋、車庫,封鎖了日本守備隊和礦井隊的營房,夏雲傑帶主力順利衝進礦業所,很快結束戰鬥。

這是6軍成立後夏雲傑指揮的一次較大的戰鬥,其戰果當然不僅在於消滅多少敵人和繳獲多少物資這類硬體。

11月21日,為遠征佛山(今嘉蔭)籌措給養,夏雲傑率隊在丁大幹活動時,被湯原縣偽治安隊伏擊,一條大腿被打斷,流血過多,五天後犧牲。

在大雪飄飄的1936年11月,東北抗聯連失兩位軍長:王德泰和夏雲傑。

只有一個人未被懷疑

夏雲傑第一次負傷,是1934年6月攻打太平川西大崗“連環窯”(農村相鄰的大院套,各家聯防,時稱“連環窯”),傷在頭部。第二次是同年末,傷在哪兒沒有記載,很重,在密營治療5個月才好。他參加革命前抽過大煙,這次重傷後用大煙止痛,上癮了。

如今聽說誰吸毒,這個人基本就不是個好東西,廢了。當年不然。一是後面將要寫到的,那時種大煙的非常多,很容易弄到,煙土還像貨幣一樣在市面上流通,錢毛(指貨幣貶值——編者注)時甚至只認煙土不認錢;二是窮人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