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部分(1 / 4)

領著老百姓抗日救國的共產黨。

像當時所有的縣委一樣,兩個人走到哪裡,人們就說“縣委”來了。老禿頂子周圍的大小山村嵌滿了他們的足跡,也留下了人生最壯麗、美好的記憶。1989年,被落實政策為“抗日老戰士”的樸金華,這位身上還嵌著兩顆子彈的沒了黨籍的農村老人,去世前希望把自己的骨灰撒在那裡,就是自然而然的了。

桓興縣委有一個區委、三個支部、三個小組,黨員三十多人。

1軍獨立師到桓仁不久,家在高臺子的青年農民姜東魁,就在村裡參加了抗日工作,兩年後的6月10日入黨。頭天下午,李明山讓人捎來口信,讓他第二天上午去海青夥洛(“夥洛”為滿語,即山溝)老欒家後山岡梁去。他按時去了,到那兒的除了李明山和後來的第一任區委書記張永奎外,還有孟廣堯、王廣林、遇文海,都是像他一樣的窮苦農民。六個人在樹叢中坐下,李明山宣佈開會,說今天是要介紹你們入黨。

上個世紀60年代初,姜東魁老人在“回憶材料”中說:

入黨當時沒有什麼正式手續,給一張二寸寬的紙條,在上邊填上出身、歷史及親屬關係,交給介紹人,蓋上李明山的章,就算入黨了。李明山在同我們談話時說:“做個黨員要事事帶頭,要不怕困難,在任何困難的條件下都要好好幹,在敵人面前要死不投降,決不賣國。”接著他又讓我們表表決心,我們挨個站起來舉手表示:“死不投降,決不賣國,堅決抗日。”然後李明山又告訴我們:“現在的黨員都是秘密的,絕不能暴露身份。黨內的聯絡暗語是‘西皮’(CP)或‘一九三六年’。今天就是你們入黨的日子,你們一輩子也不要忘記。”

從此,就像自己的生日一樣,姜東魁記住了這個日子。

當時住在興京縣岔路子的劉明山,在“回憶材料”中說自己入黨:

張永奎先是一邊問一邊給我填了一張表,表上填寫姓名、歷史(從八歲往上)、親戚等。填完後他告訴我,這個表得報上去,以後革命成功有你一份。接著他跟我說:“紅軍是窮人的軍隊,是打日本保護窮人的。紅軍的總頭是朱德、毛澤東,他們都在關裡。這夥軍隊裡還有一個真正窮人的共產黨。窮人可以入黨。”

自己入黨了,還得培養別人,入黨條件主要看行動。給抗聯籌糧,人家籌到200斤,你就弄來100斤,這就比出先後了。有人幹別的膽挺大,卻天生不敢走夜道,住家過日子沒人管這個,讓你給抗聯帶路、送情報,這就不是不去的理由,入黨就是個問題。抗聯打仗,生死不懼,你連個夜道也不敢走,怎麼行?

姜東魁發展三個黨員,並在川裡建立一個黨支部。

桓興地區第一個黨支部,是張永奎在海青夥洛建立的。他是兩個人的縣委發展的第一個黨員。此人三十來歲,中上個頭,右腿髕骨壞了,走路一瘸一拐的。有老人說若不是這個毛病,他早跟楊靖宇走了,這人有能耐呀。他的弟弟張永林,給楊靖宇當傳令兵,後來犧牲了。

“中國地”

仙人洞幾十戶人家,來個生人很快就都知道了,更別說李明山、樸金華這樣的“夫妻”了。潘國權就想,他們是不是楊司令派來的呀?只見兩個人這家出那家進的,嘮得挺熱乎,樸金華主要是跟婦女嘮嗑。沒幾天,村子裡組織反日會、婦女會、農民自衛隊和青年義勇軍,潘國權、樊萬林就報名參加了青年義勇軍。

農民自衛隊和青年義勇軍是地方農民武裝,受在當地活動的1師領導。農民自衛隊要求年齡在二十歲到五十歲之間,青年義勇軍為十六歲到二十歲,共同的任務是維護根據地秩序,打擊小股日偽軍和小幫鬍子,有時也配合主力作戰。1935年成立“桓興反日農民自衛隊司令部”,由1師師長程斌兼司令。與農民自衛隊不同的是,青年義勇軍還是抗聯的主要兵源,像1師4團就主要是由青年義勇軍改編的,還有一些參加了1師少年營。當時東北各地的抗日根據地,都有類似的脫產、不脫產、半脫產的農民武裝,日偽稱之為“半農半匪”。

有一首歌謠《苦日子過不了另打算》:

天上沒雨地下旱,

苦日子過不了另打算,

白天還是莊稼漢,

黑夜背槍變抗聯。

潘國權老人說,那時俺們幹得最多的是給抗聯弄給養,主要是糧食。那時窮人不缺糧,有錢大戶也捐錢捐糧,咱們保護他們不讓鬍子綁票。再就是抓走狗、送情報,有時還拉(鋸)電線杆子。一夥十來個人,天黑看不見人了,扛上老洋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