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部分(3 / 4)

小說:省委大院(4部全) 作者:江暖

文,就可以決定一個人的命運,所以在官場上混的人,沒有人不明白,組織部的幹部是不能得罪的。你也得罪不起,除非你不想幹了。

穿過一個個熙來攘往的候機大廳,他們來到一個特殊的地方,這裡是一個個隔開的房間,像是賓館,又像是會議室。在一間掛有103的牌號前,他們站住了,汪忠輕輕地推開門,熱情地迎上前去,和梅志宏打招呼。

梅志宏忙站起來,一眼就看見王一鳴,忙向前跨一步,握住王一鳴的手,使勁地晃了晃說:“你好,一鳴老弟,好久不見。”

王一鳴看梅志宏高高的個子,身材魁梧,腰板挺直,很有軍人的氣度,握著他的手,說:“你好,老兄,不好意思,經天大哥經常向我說起你,說找個時間,大家聚一聚,但一忙就錯過了,沒想到,今天是你親自送我去上任,榮幸啊榮幸!”

梅志宏忙招手,示意大家坐下來,然後扭過頭,對王一鳴說:“經天昨天晚上已經給我打過電話了,他說了你們兄弟之間的關係,我明白了。今後我們就是好兄弟了,不要客氣。”

因為屋子裡人多,雙方不便就這個話題繼續說下去,於是就立即轉了話題,談了一些無關緊要的事情。

這個時候,小龔也開始和梅志宏帶的秘書聊著天,交換著號碼。做秘書的,老闆相互之間是朋友,秘書之間理所當然地就是朋友,大家有什麼事情都互相聯絡,目的是為了方便為老闆服務。李志強和汪忠,拿著機票去辦理大件行李的託運。

時間很快就過去了,一會兒,一個工作人員過來告知,他們這個屋子裡的人,可以安檢上飛機了。於是眾人拿行李的拿行李,提包的提包,梅志宏在前,王一鳴第二,大家魚貫而出,到了專門為貴賓安排的安檢通道,順利透過安檢。

汪忠和李志強站在外面,衝著大家揮手,說著:“再見,再見,一路順風。”

王一鳴向他們倆微笑著,說著:“謝謝,辛苦你們了。”

等到了飛機上,王一鳴才發現,自己這一次坐的是頭等艙。看來這個汪忠還真是會辦事。

從北京到西江的省會江城市,飛機在空中要飛行三個多小時,王一鳴和小龔並排坐著,感到百無聊賴,拿著飛機上準備的《西江日報》翻了翻,他看到,一版上有省委書記楊春風的照片,他在參加農村勞動,戴著草帽,上身穿白襯衫,下身是綠顏色的軍褲,高高挽起褲腿,腳上穿著一雙黑色的雨鞋,正站在水田裡,一手拿著水稻的秧苗,往田裡插秧呢!文章的標題是《省委書記楊春風在沙崗村參加春種》。

第六章(18)

沙崗這個村,是個全國有名的地方,是全國第一批實行大包乾的村子。按報紙上的報道,說沙崗的二十多個農民,幾乎在同一個時間段,和安徽的小崗村的農民一樣,走上了分田單幹的路子,他們迅速改變了農村的面貌,家家的糧食吃不完。但此後的幾十年,他們也和小崗村一樣,成了遠近聞名的參觀聖地,但老百姓的日子卻沒有大的改觀,依然是貧窮,許多村民靠出去打工生活。

原來是各級部門不遺餘力樹立的改革開放的標兵,哪知道發展了幾十年,還這麼不爭氣,仍然要靠各級部門輸血,才能過活。倒是那些原來沒有分田單幹,堅持走集體經濟發展的華西村、南街村,徹底擺脫貧窮,走上了富裕的道路。

華西村王一鳴特意去參觀過,那個村子,哪裡像是農村的樣子,家家戶戶住統一建設的別墅,都是三四百平方米的,三層樓,家家有汽車,每家每戶都是百萬千萬的家產。村子裡辦的集體企業,每年的收入幾十個億,在這裡村民個個有工資,有分紅,看病不要錢,上學不要錢,養老不用愁,簡直是實現了共產主義了。

歷史真是奇怪,它喜歡轉大圈子,原來我們都認為集體經濟不行,大鍋飯沒前途,只有分田單幹一條路,但現在事實證明,我們言之過早。真正在農村實現了共同富裕的,還就是那幾個實行集體經濟的村子。真是讓人感慨萬千哪!

王一鳴仔細看了楊春風的樣子,研究了一下他的肢體語言。對這個,王一鳴有些心得,他長期愛好心理學,喜歡揣摩古今中外那些大政治家、陰謀家發跡的歷史和他們留下來的畫面。從他們的表情和語言上,發現一些有價值的東西。看得多了,研究得多了,又在官場上待了那麼久,王一鳴漸漸就有了自己所謂的獨特的慧眼,他善於從一些細節上,推測出一個人的內心世界和思維習慣。王一鳴覺得,大自然才是真正神奇的,莫測高深,我們直到今天,科技這麼發達,仍然有很多的未解之謎,我們對這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