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的經歷,在西江省政壇上,摸爬滾打了半個多世紀,都是從公社書記,縣長,縣委書記,地區專員,地委書記,副省長,省委常委,這樣一步一步上來的,他們根深葉茂,是真正的地頭蛇,在幾十年的官場生涯裡,親手提拔栽培了大批的領導幹部,那些處級、廳級幹部,每個人手下,都有上百個,甚至幾百個,別看他們退休了,沒有實權了,但是逢年過節,到他們家裡看望的門生故吏,還是排成了長隊。他們的影響力,一點也不比那些退休的省委書記和省長小。因為他們是本地人,而那些正省級幹部,大多數都是外省人。在西江干了一屆的省長、省委書記之後,就在西江這裡落戶了,退休後房子、兒女、秘書們,都已經在西江安排好了,他們也就懶得折騰了。雖然在全國人大或者政協那裡,還有幾年的兼職,但他們也就是掛掛名而已,到了需要開會的時候,他們坐著飛機,到北京跑一趟,開完會後還乘飛機回到西江。在這裡,他們都有自己的小別墅。老婆孩子都在這裡了,他們把西江當成了自己的養老之地。西江這裡,一年四季樹木長青,氣候溫暖溼潤,靠近大海,空氣清新,四季水果不斷,冬天不冷,夏天雖然熱的時間長,但並沒有北方所謂的酷暑,作為養老的地方,確實不錯。
所以,西江這裡,有許多北京來的掛職幹部,到了西江,工作一段時間之後,就不想走了。在這裡當個廳長、市長或者市委書記什麼的,比回北京當個司長、局長什麼的,實惠多了,也舒服多了。
王一鳴已經來西江工作將近兩年了,對西江省的省情基本上也做到心中有數了,對這些官場大佬的情況,他也摸得門兒清了,他覺得秦書海擬這個名單,是很合適的,於是就沒有提什麼不同意見,提筆在上面寫了“同意”兩個字。然後遞給秦書海說:“你去安排吧,明天上午我們爭取走一遍。”
秦書海站在那裡,小心翼翼地問了一句:“王書記,您看都有誰陪同?”
王一鳴抬起頭,想了一下,說:“你一個,大龍一個,省政府那邊,就讓天運同志陪一下吧,如果天運沒有時間,就算了。”
秦書海答應一聲,回到自己辦公室,連忙親自去安排。秦大龍是省委組織部長,分管老幹部工作,這樣的事情,他理所當然要參加。鄭天運是省委常委、常務副省長,由他出面,算是代表了省政府。這樣的活動,一般不好要求省長參加。在一個省裡,除非特別重大的活動,一般省委書記和省長兩個人,不同時參加。因為在這樣的場合,省委書記已經參加了,他就是主角,省長再參加,就顯得多餘。坐在那裡,說話吧,顯得搶省委書記的風頭;不說話吧,就跟個傻子差不多,完全成了陪襯。做省長的自己心裡也不舒服。尤其是現在這個局面,省長李耀比省委書記王一鳴還大九歲,王一鳴四十七,他五十六。不論是資歷還是年齡,他都覺得,自己比王一鳴都要有分量,他只是上層的關係比不了王一鳴。李耀也清楚,他這次能當上代省長,已經萬分的幸運了。
當時中組部的第一方案是,王一鳴接任劉放明的西江省省長職務,楊春風的省委書記的職務,由國務院的一個部長擔任,李耀擔任省委副書記,接任王一鳴留下的空缺。如果這一方案透過,那李耀這一生,只能是和省長這個位子,擦肩而過了,最好的結果就是,臨退休之前,當一屆省政協主席,解決自己正省級的級別問題。
出人意料的是,國務院那個部長,幾個月之前突然發病,一檢查,已經是癌症後期,於是就住進了著名的301醫院,找最好的醫生,最好的裝置,搶救了一個多月,但是迴天無力,部長還是不幸英年早逝了,去世的時候,還不到五十五歲。正是一個政治人物最好的年齡。如果他身體健康,到了西江省,接任楊春風的省委書記職務,那王一鳴和李耀的命運,都將受到重大影響。王一鳴最少還需要幹五年,才有機會接任省委書記。
省委書記和省長雖然都是正省級幹部,但是差別可大得很了,一個是一把手,一個是二把手。省委書記幹得好了,有迅速升遷為國家領導人的機會,而當省長的,你幹得再好,也沒有用。上面有人壓你一頭,省委書記上不去,你就在下面老老實實地待著吧,好好地幹你的活,其他的事情,不要多想,想也沒有用,還輪不到你。
在官場上,一個大官的不幸,完全是他的競爭對手們最大的幸運!那個部長的離世,直接改變了王一鳴和李耀的既定軌跡,在最後的關頭,王一鳴和李耀作為救火隊長,被推了出來。王一鳴出任西江省省委書記,李耀擔任代省長。
第二章省委書記也有難辦的事情(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