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時間,2001年6月25日,下午4時左右。
乃禾早就答應了陳斌的請求,要陪他去參加全市一年一度的熱門考試——中考。
SH每年的中考安排基本上都是三天的時間,半天考一門,一共六門功課。
今天已經是最後一天了。
最後一門了。
終於堅持下來了。
在陳斌剛走出考場的時候,他並不像有的同學那樣欣喜若狂,也不像有的同學那樣垂頭喪氣。他覺得自己由此明白了一個不容置疑的“社會真理”:人這一輩子,要參加的考試多著哪,可能真的永遠也沒有盡頭了!
考,考,考,老師的法寶;分,分,分,學生的命根!
時勢的力量是巨大的,我們作為渺小的一粒微塵,惟有順勢而行,順道而過才能過活呢!
古人有云:識時務者為俊傑。
留此言者,亦俊傑也!
過程!過程!重要的是,你身臨其境地經歷了這樣或歡樂或悲傷的過程啊!難道,你希望自己長大後,腦海裡沒有任何一些這樣獨一無二的回憶嗎?在陳斌告訴乃禾自己的想法後,乃禾意味深長地說起了這番老生常談的話。
因為,乃禾曾經也有過和陳斌相似的疑問和不解。每當她告訴爸爸自己的這種想法時,爸爸總會悠悠地說起這段話來。這麼多年過去了,乃禾也在冷酷的考海中乘風破浪、奮勇作戰了許多回合,終於漸漸地明白了爸爸說過的那些話。
如今,她又把它們傳給了陳斌,與她當年一樣困惑的如花少年。
陳斌似懂非懂地點了點頭,表示會記住她的這番話。他還向乃禾提議,兩人步行回家。
不,應該是乃禾用步行送他回家!
因為,在今天之前,陳斌幾乎所有的出行都是專車接送,陳爸爸說是為了節省人力、精力,還有考試前的珍貴時間。
所以,既然考試結束了,那就可以享受享受步行的快樂了吧!
乃禾一口答應了他的請求。
兩人像一對親密的姐弟,並肩走在川流不息的人行道上。
就要初三畢業的陳斌,已經滿滿十六歲了。他的個子高過乃禾將近半個腦袋,卻仍然是個天真可愛的孩子呢。
陳斌不時向乃禾提一些稀奇古怪的問題,乃禾覺得自己快要招架不住了。
於是,她問了陳斌一個問題。
斌斌,你對於毛主席的詩詞,有什麼想法?
毛主席的詩詞,據我所知的來看,應該是磅礴、豪邁、大氣、有魄力,充滿了凌雲壯志,有一股“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的奮鬥胸懷。
是啊!不愧是我們的偉大領袖呢!
乃禾姐姐,你也喜歡毛主席的詩詞嗎?
嗯,我們那時可愛背誦他的詩詞了,什麼《沁園春·雪》裡的“**,引無數英雄競折腰”啦,什麼《清平樂·六盤山》裡的“不到長城非好漢,屈指行程二萬”啦,還有他在七律詩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