卻在寧朝退守西隅,遷都宛城後,成了眾皇子避之不及的火炭。
聖上在心裡把十一位皇子逐一篩過,最後剩下的只有老大、老三和老七,正猶豫不決,養了一冬的北夷鐵騎又悍然來襲。寧朝作困獸之鬥,暫且守住了西隅大門,但誰都不知道下一次的攻擊會是什麼時候,更不知道下一次能否還守得住。聖上為此急得一病不起,每日昏昏沉沉,難理朝政,選立太子之事迫在眉睫。
北夷鐵騎在外虎視眈眈,若戰,太子親征最是鼓舞人心,若和,太子出使是北夷提出的第一條件。說得直白些,這檔口,誰當太子誰短命。大皇子和七皇子的母妃一個是六宮之主的皇后,一個是捍寧將軍的親姐,誰都不想讓自己的兒子送死,所以到了最後,母妃早逝的恭渠稀裡糊塗地成了太子。
十年前暮春,年僅十二歲的三皇子恭渠在宛城小盛京被冊封為太子,從那日開始跟著太傅精修帝王術。太子伴讀是樞密使家的長子,名叫嚴尚,與太子同歲,文武雙全,除了不是龍脈,幾乎樣樣都比恭渠強。這一點,恭渠在與嚴尚共處三日後,默默地在心裡承認了。
在人前,太子和伴讀主僕有序,不見得親密,但也不顯生疏,外人看來,他們一個自持身份,一個進退有度,兩個十二歲的少年倒格外默契地顯得老練。
宮中耳目眾多,聖上怕這千挑萬選出來的太子出什麼好歹,派了最強的一支暗衛守護,恭渠也不謙讓,順風順水地接過這支力量,卻只用來開闢了一個真正屬於自己的“乾淨”地界——練功房。
恭渠首次單獨召見嚴尚,便是在這練功房裡。
恭渠開門見山:“我為太子,身邊人無不岌岌自危,你來做我的伴讀,也未必是心甘情願,若你我易地而處,我也會為自己將來考量。嚴尚,你處處比我強,是難得的良才,我雖然才疏學淺,但還算分得清好壞,不願意明珠蒙塵,你若有去意,我不僅不會強留,反而會保你無虞。”
嚴尚有些詫異地看著這個平時略顯溫吞的平庸太子,對上那雙目光坦然率真的眼睛,心裡那些顧慮忽然像被融化了一般。
“你做我伴讀,自然是大多數朝臣的意思,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