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他擺脫困境才好。自己能夠行醫,也能夠坐館授業,要獨善其身那是太容易了。但是符鳴不能不做事,沒有事業的符鳴還是符鳴嗎?而且馬幫裡有二十多戶人家七八十頭騾馬等著養活,別說符鳴無法棄之不理,自己也絕對不能袖手旁觀的。他此次回來,最主要的就是為馬幫謀求一個新的出路。
回到家中,石歸庭受到了侄子沉水的熱情歡迎。自從大哥去世之後,沉水就接管了濟安堂的家業,每日坐堂看病之外,還開始收授徒弟,儼然做起了小師父。說來也有些奇怪,自己雖然是叔,但實實在在比沉水還小了三歲,是典型的老來子,也難怪大哥不待見。
回到家才歇過氣來,沉水就告訴他,有人早在他還沒回來的時候便殷切地盼望他歸來了。原來城裡有個有名的孝子,母親摔得下肢癱瘓,這個從小喪父的孝子不離不棄照顧了三年,只等著他回來救治自己的母親。既然是這樣,豈有推辭的道理。
到家的第二天便有人上門來請,沉水介紹說,這就是母親偏癱的楊沐。石歸庭看那楊沐,年紀甚輕,不超過二十歲,卻相當穩重,長得也極是溫文端方,雖是做賬房的,但是談吐相當不俗,一打聽,原來竟也是秀才出身,因為母親的病症耽誤了求學。
石歸庭去給楊母看診,很出乎他的意料,楊母雖然躺了三年,但是身體狀況比他預料的要好得多,雙腿並沒有因缺少運動而萎縮,這無疑要歸功於楊沐數年如一日的照顧。楊家母子對石歸庭充滿了期望和信心,石歸庭也十分願意一試,治療好楊母,不僅可以給楊家母子一個交代,也是對自己的一種挑戰。
於是他每日去給楊母治療,除了藥物之外,還要給她按摩和針灸。時間一長,與楊沐也漸漸熟悉起來,越相處得久,就越發現楊沐真是個敦厚君子,誠摯、孝順、隱忍、恭謙且勤奮,一個人將所有的事都扛在肩上,從來沒聽他抱怨過半分,也未見他對母親露出過半分不耐煩的神色,總是和顏悅色的。石歸庭心想,這該是一個多麼寬容大度的人,才能擁有如此的襟懷,這麼從容的態度?
作者有話要說:關於這一章,石大夫離開符鳴回老家,是我最初的設定,也是為了圓文案的那段話。但是這個時候回去,似乎感覺有些不合情理,這是我的設想不成熟之處,所以還請大家原諒。文馬上就要完結,過了這一段,兩人便幸福了。
☆、第七十章 討債
因為為楊母治病,石歸庭原本立即返滇的計劃被迫延期了,楊母何時康復,他何時才能離開。所以他只能寫信告訴符鳴,自己不能按時回去,要晚一點才能回去。然而信寫了無數封,都沒有收到符鳴的隻言片語。他內心忐忑不安,常常在夜裡夢見符鳴站在他面前,以無比怨懟的目光望著他,他急忙走過去解釋,但是符鳴卻轉過身去,頭也不回地走了,以致很多次都在夢中驚醒來。
醒來之後就再也睡不著,便一個人開了門出去,在寂靜的夜裡靜坐,聽著風吹過竹林,發出沙沙的響聲,夜蟲在黑暗中發出唧唧的鳴叫。他會想,這個時候符鳴在做什麼呢?是在給騾馬喂料,還是正在睡夢之中,或者也像自己這樣,夜不能寐,對著漆黑的夜空思念自己?他一定會責怪自己吧,說好了要回去的,結果卻食言了。他會不會覺得自己是故意不回去的?他的身體還好嗎,自己要是當初不那麼急著離開就好了,至少也等他身體完全康復了才走。那些日子,他們都沒有好好說過話,自己一直都是冷言冷語對他。一想到這些,石歸庭的心裡就益發地難受,恨不能此刻就飛到符鳴身邊去。他不止一次地對自己說,等天一亮,馬上就收拾包袱回去。
然而天一亮,他的衝動就淡了下去,楊母的病他是無法放下的,有空了還得去濟安堂替沉水坐坐堂。濟安堂是平城最大的藥鋪,但是石家人丁單薄,若不是祖上的餘蔭,沉水一個人是完全撐不起來平城第一藥鋪的招牌的,因為他太年輕了,整個藥鋪的大夫除了他自己,其餘的都青黃不接。石歸庭心疼侄兒沒日沒夜地為祖業熬著,所以這一回來,自然少不了要替他撐撐場面。雖然他比沉水年輕,但是名氣倒是要比沉水大得多,行醫這件事,除了努力和經驗,也還是要看天賦的。明顯地,他在天賦上要比沉水好。
石沉水自石歸庭回來之後,不止一次提出要小叔留下來幫他,但石歸庭是不可能留下來的,先不說他已經決定去雲南,就是他留下來,家裡的那些親戚們也不會容許一個庶出的小叔與沉水並存於濟安堂的,就算他本人並無半點覬覦之心。
轉眼便到了八月十五,這天他照常去給楊母治病,剛一進院子,便看見地上有新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