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縮小、投資步伐放緩、投資總額降低之外,退出速度和退出回報也會大打折扣。一經倒塌的雷曼兄弟,曾聯合IBM在中國組建中國投資基金,關聯金蝶軟體、芯原微電子等公司。作為領投者,雷曼兄弟還聯合長安私人資本入股浙江超威電源有限公司。雷曼兄弟另有注資旅遊搜尋網站“去哪兒”、天津融創集團及空調製冷業民企金龍集團。雷曼兄弟關聯企業ALAM South West Holdings(簡稱ALAM)聯手中鐵二局設立成都合資公司,涉及房地產開發,此外,雷曼兄弟還曾持有香港上市公司鴻隆控股約13%的股份,後者主要在廣東省從事中檔房地產專案的開發和租賃。
當然,並不是每個被雷曼兄弟涉水的企業,業績都呈現大範圍的波動。攜程旅行網就公開表示,雷曼兄弟公司等戰略投資者持有攜程的股票,是看好攜程業績的長期發展,並進行長期持有。在美國納斯達克上市4年的攜程價值在於繼續保持快速、穩健增長。相對而言,未上市的、企業運作資金嚴重依賴風險投資的中小公司這時候斷奶的機會成本更大。
類似雷曼兄弟的破產,並不是所有人都保持悲觀態度,“破產保護+重組”對於被認為困境中的公司,或許是一項行之有效的戰略和策略。許多美國公司在重組後,都獲得了巨大的成功,如美國大陸航空公司。1983~1986年和1990~1993年,曾經歷了兩次破產重組,現在已經是美國最強壯的航空公司之一,其盈利能力高居航空業前2位。如果能以重組帶來一個公司,或者一個行業的新生,也未嘗不是一種新的進步。
在人民幣升值的趨勢下,珠江三角洲和長江三角洲倒下一批高汙染高能耗、勞動密集型企業,經過產業的升級與結構調整,在優勝劣汰中積累自身的核心競爭力,等到時機成熟後,再以新的角色參與全球化分工,也未嘗不是一次產業的整體涅磐。
如何在寒流中保暖並繼續成長將是一門非常艱深的功課。
同樣的,由華爾街點燃,蔓延到全球的金融危機引發的一系列效應,對中國的廣告與媒體企業,尤其是這幾年依靠大量的風險投資快速壟斷資源而成長起來的新媒體來說,是一個生死存亡的巨大挑戰。在低迷的IPO環境下,規模與增長將不再是重點,唯有真正盈利才有機會突圍。而新媒體大量燒錢後卻必須面對眾多國際大型客戶的廣告預算大比例壓縮,將不得不由一路高歌猛進爭搶上市迴歸現實:如何解決生存問題。
一些巨人倒下,一些新生的力量就會成長,咬緊牙關挺過去,難關,也許就是契機。
。。
推薦序三 世界人民被華爾街閃了一下腰
宣亞國際傳播集團
陳惠民
今年,Houghton夫婦不打算在聖誕節時購買電子產品了。聖誕前的平安夜,他們會掛在牆上的大大的“襪子”裡放些廉價的商品作為禮物,比如日曆和裝框後的相片等。Houghton說:“我們有許多朋友現在的財務狀況比較緊張。我知道大家在互贈聖誕節禮物時,覺得購買相同價位的禮物會比較好一些,因此我們的計劃應根據朋友的情況來定。”她的朋友們打算從等網站購買一些廉價的手工藝品作為禮物。
2008年9月15日,人們一覺醒來,發現華爾街的兩大投資銀行——雷曼兄弟公司和美林證券已經猝然倒下。在這次美國金融危機中,華爾街的五大投資銀行全數消失,《紐約時報》在報道這一訊息時,稱這是華爾街一個時代的結束。美國人說,金融海嘯了,把我們給淹著了,幫幫忙吧。美國財長保爾森在眾議院表演“白馬王子”的單膝跪地,並不是求婚,而是為了“7000億美元救市計劃”。能救美國麼?歐洲動了,一場拯救“山姆大叔”的行動在全世界展開。
“蝴蝶效應”迅速在媒體的報道中見效——全球股市跳水,人們的信心受到極大打擊,A股告別最後一隻百元股,全國最大玩具廠應聲破產,廣交會首次遇冷……一時之間,全世界的政府官員、金融學家、新聞界、企業界以至於販夫走卒全部都被華爾街閃了一下腰,無端地被這場大戲拉入其中,有頓足捶胸的,有超然淡定的,有旁觀自若的,有奔走呼告的。
上週,去客戶那裡開會,我旁邊的司機突然跟我談起這次金融危機。我覺得他的想法挺有意思,也可以代表一個普通中國人的經濟思考。
司機:“你說金融危機對我們有沒有影響?”
我:“一點點吧。”
司機:“那你說是留現金,還是投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