廬江郡梁置南豫州,又改為合州。開皇初改為廬州。統縣七,戶四萬一千六百三十二。
合肥梁曰汝陰,置汝陰郡。後齊分置北陳郡。開皇初郡廢,縣改名焉。廬江齊置廬江郡,梁置湘州,後齊州廢,開皇初郡廢。有冶甫山、上薄山、三公山、聖山、藍家山。襄安梁曰蘄,開皇初改焉。有龜山、紫微山、亞父山、半陽山、白石山、四鼎山。慎東魏置平梁郡,陳曰梁郡,開皇初郡廢。有浮闍山。霍山樑置霍州及嶽安郡、嶽安縣。後齊州廢。開皇初郡廢,縣改名焉。渒水梁置北沛郡及新蔡縣。開皇初郡廢,又廢新蔡入焉。有墜星山。開化梁置。有衡山、九公山、蹋鼓山、天山、多智山。
同安郡梁置豫州,後改曰晉州,後齊改曰江州,陳又曰晉州,開皇初曰熙州。統縣五,戶二萬一千七百六十六。
懷寧舊置晉熙郡,開皇初郡廢。大業三年置同安郡。宿松梁置高塘郡。開皇初郡廢,改縣曰高塘,十八年又改名焉。有雷水。太湖開皇初改為晉熙,十八年復改名焉。望江陳置大雷郡。開皇十一年改曰義鄉,十八年改名焉。同安舊曰樅陽,並置樅陽郡。開皇初郡廢,十八年縣改名焉。有浮度山。
歷陽郡後齊立和州。統縣二,戶八千二百五十四。
歷陽舊置歷陽郡,開皇初郡廢。大業初復置郡。烏江梁置江都郡,後齊改為齊江郡,陳又改為臨江郡,周改為同江郡。開皇初郡廢。大業初置歷陽郡。有六合山。
彤陽郡自東晉已後置郡曰揚州。平陳,詔並平蕩耕墾,更於石頭城置蔣州,統縣三,戶二萬四千一百二十五。
江寧梁置丹陽郡及南丹陽郡,陳省南丹陽郡。平陳,又廢丹陽郡,並以秣陵、建康、同夏三縣入焉。大業初置丹陽郡。有蔣山。當塗舊置淮南郡。平陳,廢郡,並襄垣、於湖、繁昌、西鄉入焉。,有天門山、楚山。溧水舊曰溧陽。開皇九年廢丹陽郡入,十八年改焉。有赭山、廬山、楚山。
宣城郡舊置南豫州。平陳,改為宣州。統縣六,戶一萬九千九百七十九。
宣城舊曰宛陵,置宣城郡。平陳,郡廢,仍並懷安、寧國、當塗、浚遒四縣入焉。大業初置郡。有敬亭山。涇平陳,省安吳、南陽二縣入焉。有蓋山、陵陽山。南陵梁置,並置南陵郡,陳置北江州。平陳,州郡並廢,並所管石城、臨城、定陵、故治、南陵五縣入焉。秋浦舊曰石城。平陳廢,開皇十九年置,改名焉。永世平陳廢,開皇十二年又置。有靈光山。綏安舊曰石封,平陳,改名焉。梁末立大梁郡,又改為陳留。平陳,郡廢,省大德、故鄣、安吉、原鄉四縣入焉。
毗陵郡平陳,置常州。統縣四,戶一萬七千五百九十九。
晉陵舊置晉陵郡。平陳,郡廢。大業初置郡。有橫山。江陰梁置,及置江陰郡。平陳,廢郡,及利城梁豐縣入焉。有毗陵山。無錫有九龍山。義興舊曰陽羨,置義興郡。平陳,郡廢,改縣名焉。又廢義鄉、國山、臨津三縣入焉。有計山、洞庭山。
吳郡陳置吳州。平陳,改曰蘇州,大業初復曰吳州。統縣五,戶一萬八千三百七十七。
吳舊置吳郡。平陳,郡廢,大業初復置。有胥山、橫山、華山、黃山、姑蘇山、太湖。崑山梁置。平陳廢,開皇十八年復。常熟舊曰南沙,梁置信義郡。平陳廢,並所領海陽、前京、信義、海虞、興國、南沙入焉。有虞山。烏程舊置吳興郡。平陳,郡廢,並東遷縣入焉。仁壽中置湖州,大業初州廢。有雉山。長城平陳廢,仁壽二年復。有卞山。
會稽郡梁置東揚州。陳初省,尋復。平陳,改曰吳州,置總管府。大業初府廢,置越州。統縣四,戶二萬二百七十一。
會稽舊置會稽郡。平陳,郡廢,及廢山陰、永興、上虞、始寧四縣入,大業初置郡。有稷山、種山、會稽山。句章平陳,並餘姚、鄞、鄮三縣入。有太白山、方山。剡有桐柏山。諸暨有洩溪、大農湖。
餘杭郡平陳,置杭州。仁壽中置總管府,大業初府廢。統縣六,戶一萬五千三百八十。
錢唐舊置錢唐郡。平陳,廢郡,並所領新城縣入。大業三年置餘杭郡。有粟山、石甑山、臨平湖。富陽有石頭山、雞籠山。餘杭有由拳山、金鵝山。於灊有天目山、石鏡山。有桐溪。鹽官有蜀山。武康平陳廢,仁壽二年復。有封嵎山、青山、白鵠山。
新安郡平陳,置歙州。統縣三,戶六千一百六十四。
休寧舊曰海寧,開皇十八年改名焉。大業初置郡。歙平陳廢,十一年復。黟平陳廢,十一年復。
東陽郡平陳,置婺州。統縣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