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中國軍隊,保留住了一份勇氣!
“老子吉人自有天相,你操那份閒心做什麼?我倒要看看,到底是什麼樣的玩意,竟想著要暗算老子?日本人炸了老子的家宅,老子就先宰了他們的內應祭旗,然後再宰了第27師團!”
不過三兩句話,黃浩然便將身邊的騎兵說的熱血。一旁的徐興華將這一幕看在眼裡,心中感嘆黃浩然的確是帶兵的天才。好的將領,一定是調節官兵情緒的高手,和一分鐘之前相比,警衛團的騎兵們人數未變,裝備相同,但是戰鬥力卻起碼提升了三成!
作為第25集團軍的靈魂,黃浩然不可替代!
一定要保護好自己的將軍!
徐興華在心中暗暗發誓!
晚九點,警衛團騎兵大隊抵距離胡家窩棚不到五公里……
“大佐閣下,五分鐘前,一支中國人的騎兵部隊進入我們的包圍圈!”
“能不能確認黃浩然是否在其中?對方的裝備如何?”
剛剛架設好電臺,關東軍步兵第三聯隊聯隊長桂太郎大佐便收到了小山內中佐發來的電報,小山內大隊此刻已經在胡家窩棚完成設伏,靜候黃浩然上門。
“報告大佐閣下,小山內中佐回電,雖然無法確認黃浩然是否在騎兵隊中,但對方人數眾多且裝備精良,應為支那軍王牌99軍之精銳……”
“吆西!”佐太郎大佐用力的攥緊了拳頭,小山內中佐的回電,基本等於確認了黃浩然的行蹤,除了黃浩然的衛隊,在這片地區,哪裡還能夠找出第二支裝備如此精良的大隊騎兵?
“命令第三大隊全速前進,迂迴到黃浩然的背後,配合小山內發起攻擊!第一大隊控制這一帶的交通要道和制高點,務必切斷中國軍隊救援的道路!”
根據戰場的最新進展,桂太郎大佐蹲坐在地上,手捧地圖不停地畫著。
如果此時徐子龍站在旁邊,他一定會驚訝的發現,鬼太郎大佐手中的軍事地圖居然和黃浩然使用的完全一致!
又是汪副主席的傑作!這些武漢政府中的投降派,把他們能弄到的所有好東西,都送到了日本人的手中!
如果這不是賣國,還能是什麼?
第230章: 相遇
伏擊俗稱埋伏,在中國古代戰爭中曾廣為運用。《孫子·勢篇》即載有:“以利動之,以卒待之。”北宋時的《百戰奇法》也有:“凡與敵戰,其將愚而不知變,可誘之以利。彼貪利而不知害,可設伏兵以擊之”的記載。
伏擊的地點,一般選擇在敵人必經之路上,能隱蔽地配置兵力和發揚火力,便於突然發起衝擊、圍殲和捕捉敵人,便於迅速轉移,而不利於敵回擊和突圍逃竄的地點。
伏擊戰的行動要迅速隱蔽,嚴密封鎖訊息,搞好伏擊地域的偽裝。伏擊戰指揮要靈活果斷,發起戰鬥要適時,火力要突然猛烈集中,趁敵人措手不及時,勇猛出擊,速決全殲。
而用步兵伏擊騎兵,絕對是一門技術活,如果不能剋制住騎兵的高機動性,步兵即使跑斷了腿,也沒有辦法追上四條腿的騎兵,想打還是想撤,一切都由騎兵做主。
在神風突擊隊的計劃中,始終力求一擊即中。鬼太郎大佐命令小山內中佐,第二步兵大隊的第一波攻擊即使不能殺死黃浩然,也一定要儘量殺傷戰馬,讓黃浩然的騎兵喪失機動能力。這樣才有包圍撲殺的可能。
小山內中佐將他的大隊全部兵力分為側擊、堵擊、尾擊三部分,以側擊為主,實行“堵頭、斬腰、截尾”的戰術。在石橋這一帶,小山內大隊投入了一箇中隊,負責的便是堵頭。其餘兩個中隊一個負責斬腰,另一個則負責攔尾。
此刻胡家窩棚前的小石橋邊,小山內大隊的火力配置是這樣的:
六挺歪把子機槍組成交叉火力,負責封鎖整個橋面,機槍陣地後方是五十毫米擲彈筒。
四挺九二式重機槍,這批小山內大隊現在最拿得出手的火力,被配置在了小橋兩邊的河灘上,負責側翼掃射。這是要將機槍火力發揮到最大極限。
機槍的出現,改變了近代戰爭的法則,不管是騎兵還是步兵,在強大的機槍火力面前都捨棄了密集的隊形,改用散兵線的方式發起衝擊。
如果將機槍設定在防禦陣地的正面,子彈覆蓋的區域厚度遠沒有從側面射擊的效果好,因為,即便是三線波次的散兵線,機槍火力的殺傷厚度最多也就是3…5人,而從側面掃射,殺傷厚度,將等同整個散兵線的寬度。
讓我們換一種通俗的說法吧,當機槍火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