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準備好了底稿,即使記者沒有提問,他也會提出!
“如果,我們漫步在17世紀以前,我們會發現那是一個神權、教會統治的年代,那個時候,教會的力量仍然阻礙著自然科學的發展,天空立法者開普勒,近代力學基礎奠基人伽利略就處於那個黑暗的時代。肆意的散發著自己的光芒!因此義大利成為了世界科學中心。”
而朱誠的身後也出現了伽利略的全息投影,他手中的鵝毛筆在羊皮卷做著筆記,手中的可以“將蒼蠅變得和母雞一樣大”的顯微鏡在他身邊轉動。
“1633年,年近七旬而又體弱多病的伽利略被迫在寒冬季節抱病前往羅馬,在嚴刑威脅下被審訊了三次,根本不容審辯。幾經折磨,終於在1633年6月22日在聖瑪麗亞修女院的大廳中,由10名樞機主教聯席宣判,主要罪名是違背1616年禁令和教義。”
這個大廳同樣出現在了朱誠的背後,高度還原了那段審判。
高舉著的書籍,揮灑的聖水,詠歎調的宣判聲,獵獵作響的長袍,伽利略身影的悲愴,艱難的跪在冰冷的石板上,在教廷寫好的“悔過書”上簽字,活靈活現的出現在了所有人的面前。
“1637年,雙目失明。1639年收了最後一名學生維維亞尼,直到1942年1月份去世的時候,他依舊在從事著科學研究,和幾個學生還有朋友討論著設計機械鐘、碰撞理論、月球的天平動、大氣壓下礦井水柱高度等等內容,終於在8號閤眼。草草下葬。”
第一百四十二章 遷移(求訂閱!)
人們銘記著比薩斜塔上伽利略挑戰上帝的壯舉,卻忽視了他在神權下瑟瑟發抖的現實。
而這個全息投影不斷播放著伽利略的晚年落魄的生涯,躺在躺椅上,與助手和學生談論著一個個的話題,指著天上的行星描繪著一個個公式,訴說著人世間被上帝隱瞞的真相。
“在文藝復興的浪潮下,把義大利送上了世界科學的巔峰!而1633年的審判無疑把義大利所有的科研都打入了谷底,他們在最困難的環境下進行著科研上的前進。但是擋不住第二個世界科研中心的崛起。”
“17世紀初,隨著英國皇家學會的成立,學會凝聚了一批又一批的科學家,我們耳熟能詳的牛頓、胡克、波義耳以外,後來的代為、卡文帝許、道爾頓、法拉第、托馬斯·楊都是世界首屈一指的大科學家。而瓦特改良了蒸汽機引動了第一次工業革命,更是締造了一個日不落帝國,英聯邦。”
“隨著牛頓在1727年死去,英國的世界科學中心的地位極具衰弱,遭到了第三個世界科技中心的挑戰。”
伴隨著他話的是不斷出現的是這些人物的成就,包括著名的牛頓的三大定律的公式、牛頓的微積分總結、牛頓對光學的貢獻。他站在陽光下,透過三稜鏡折射出了七色光芒。這是著名的色散實驗,而這個實驗在第一次波粒戰爭中,將波動說送上了斷頭臺,讓微粒說佔領了物理界的主流!
那個時候牛頓已經成為了一個神話人物,沒人敢質疑他的結論,他的《光學》釋出之前,他就已經出版了《數學原理》,已經建立了完善的力學體系。
他那個時候,已經是國會議員、造幣局局長、皇家學會主席。僅憑這三項身份,足以奠定他的話語權!當然他利用職權打擊他認為的敵人胡克的事情,也從來沒人提起。
“18世紀法國發生了啟蒙運動,啟蒙思想家宣揚的天賦人權、三權分立、自由、博愛、平等、皿煮的思想,出現了一大批科學家,這些科學家帶著法國走上了世界科學中心的位置!但是奇怪的是,他們沒有超過英國的經濟。在他們沉浸在院式科研之中不可自拔,不注重轉化科研成果,不注重利用。英國成為世界工廠的時候,他們理所應當的衰敗了。”
法國那段時間的偉人很多,但是在歷史上赫赫有名的寥寥無幾,這與他們封閉的科研環境有關,悶在罐子裡的科研,終究不能發酵出美酒。
“1918年,是一個重要的時間線,德國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失敗,簽訂了屈辱的《凡爾賽條約》,失去了14%的國土,10%的人口,全部的海外殖民地和75%的鐵礦石,還有超過1半以上的國內各項資源。懸而未決的戰爭賠款上限,如同一把利劍一樣,懸在德國人的心頭之上!政權的變遷,如同吃飯一樣快捷。”
“這個時候的德國,大學實驗資源緊缺,教授工資不足以養家餬口,1919年到1925年的275個科學會議中,有165次沒有邀請德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