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部分(2 / 4)

小說:大明的天空下 作者:天淨沙

社論不指名地批評陳獨秀做出了一個“錯誤的決定”。社論說:該決議案共有四條,即四項決定。這四項決定是:“第一,以黨外聯盟取代黨內合作;第二,採取一定的獨立的政治策略;第三,竭力使城市小資產階級成為國社黨的基礎;第四,建議國社黨不要成為一個有組織的黨,而成為地方組織,可以採取俱樂部形式。”

社論說:“所有這些決定都必須改變。第一項決定以勞動黨退出國社黨為前提條件,這是同共產國際執委第七次擴大全會相牴觸的,國際譴責這種行動為嚴重的政治錯誤。從這一觀點出發建議組織作為分裂集團的左派國民黨,這也是錯誤的。建議組織左派國民黨集團,只能把國社黨分裂為兩個國社黨。……所以,我們的任務不是組織一個新的左派國社黨,而是指導整個國社黨向左轉,並保證它的左傾政策的執行。”

鑑於南方的亂向,世界各國將此時的大明政府稱為“北明政府”和“南明政府”。

─────────────────────────────────────────────

對不起,這一章引用了大量的《國共分裂》裡的內容。

本文由小說()原創首發,閱讀最新章節請搜尋“”閱讀。

第51章 勞動黨的抗爭

第51章勞動黨的抗爭

1926年2月,勞動黨提出北伐,以取代大明人民共和國,建立新的中華人民共和國。

7月1日,廣東國社黨政府發出《北伐宣言》,7月9日國社黨國民革命軍的8個軍約10萬人,兵分三路,從廣東正式出師北伐。

7月12日至18日,勞動黨為了討論黨在北伐戰爭中的方針政策問題,在上海特別市召開了四屆中央第三次執行委員會擴大會議。會議透過了《中國勞動黨中央第五次對於時局的主張》,號召全國民眾積極推動和響應北伐,迅速擴大民眾運動,鞏固革命的聯合戰線,推翻國內軍閥與打倒帝國主義。北伐戰爭打擊的物件是佔據中國廣大地區、受帝國主義支援的東北軍閥朱啟睿、張作霖和孫傳芳。在西路主攻方向上,國民革命軍第四軍、第七軍主力同第八軍會合後,在7月11日勝利進入長沙;8月22日,佔領嶽州;隨後又攻克汀泗橋、賀勝橋,擊潰大明共和國在湖北的吳佩孚的主力,直指武漢;9月6日、7日第八軍主力佔領了漢陽、漢口;10月10日,第四軍主力和第八軍一部攻克已被圍困月餘的武昌。

北伐軍中路部隊進展緩慢,蔣中正的嫡系一軍一師在南昌附近屢遭挫折,潰不成軍,不得不向武漢求援。第四軍、第七軍先後轉入江西,於11月初在南潯鐵路一帶發動猛烈進攻,終於殲滅被朱啟睿趕出北京,退到江西的原直係軍閥孫傳芳部主力,佔領九江、南昌。在東路福建戰場,原來留駐粵閩邊境的第一軍兩個師也乘勢向福建發動進攻,於12月中旬進佔福州。

在北伐軍攻佔漢陽、漢口的同時,馮煥章領導的西北國防軍突然背叛了朱啟睿所領導的大明政府,在蘇聯顧問團和勞動黨員劉伯堅、鄧先聖等的幫助下,於1926年9月17日在五原誓師,繞道甘肅東進,參加北伐。北伐軍在不到半年的時間裡,打垮了吳佩孚,消滅了孫傳芳主力,進佔到長江流域和黃河流域部分地區,沉重地打擊了大明人民共和國剛剛收復地區統治。由中國勞動黨人領導的以兩湖為中心的全國工農運動亦迅猛發展,有力地支援了北伐戰爭。北伐戰爭還得到蘇聯政府的援助,蘇聯政府不僅以大批武器彈藥、軍需物資裝備北伐軍,還派遣了大批軍事幹部擔任顧問,參加作戰指揮。

由於朱啟睿剛剛收復這些大明舊地,還沒對各軍閥系統進行整合。所以被這次北伐的攻擊打了個措手不及,他一面命令各地軍閥極積抵抗,一面緊急從東北調集武裝警察部隊南下支援。終於在江蘇、安徽及湖北北部,頂住了革命軍的進攻。

此時,以蔣中正為首的國社黨右派同中國資產階級右翼勾結起來,加緊反革命陰謀活動。4月12日,蔣介石公開發動了反革命政變,即“四一二”政變。在蔣介石叛變後,以汪兆銘為首的武漢政府也加緊反革命活動。6月10日,汪兆銘和馮煥章在鄭州舉行會議,策劃反共。19日,馮煥章又和蔣中正在徐州會談,達成反共、反蘇、寧漢合作等協議。這時,中國勞動黨內以陳慶同為代表的右傾投降主義在黨的領導機關中佔了統治地位,他們放棄革命領導權,壓制工農運動,對國社黨右派反革命活動採取妥協退讓政策,拒絕黨內的一切正確意見,對國社黨不但不加戒備,反而還命令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