謂是備受壓迫啊,被火燒死就好比老師分成績那一瞬間,雖然是痛苦了點,但好歹是毫無壓力的超升去了。”
這次不光是趙啟王,連張教授也傻眼的看著跳tong跳的離譜的唐傲無話可說。
趙啟王決定還是不要去理會唐傲不定時的發瘋比較好,反正看他那樂觀樣,估計就算真的永遠的消失了,他也能活的很好的,所以還是先解決自己這一腦子的疑惑吧,於是趙啟王將頭轉回去看向張教授。
“張教授,我先不問您有關我們會不會消失的事,我想問您的是有關於您剛才說的兩句話,什麼叫做算是一樣出土文物?它不是嗎?而且您剛才說這塊玉石遺失了兩次?那麼,您知道要我把玉石給您的人是誰嗎?”趙啟王的問話可以說是有點冷靜過頭,他自己也沒有想到他居然可以這麼冷靜對待自己可能會永遠消失這件事,不過相較於唐傲的跳tong思維,他覺得自己冷靜成這樣絕對比較偏向正常人。
再來則是因為他總覺得有什麼地方不太對勁,但是又說不出來是哪裡不對。他一開始聽到唐傲說張教授在翻譯玉石上的文字圖形的時候,還在奇怪張教授是從哪裡得到的資料,現在看來,張教授是在之前就見過玉石了。可這玉石如果真是個出土文物,那麼怎麼的也得是個國寶,既然如此又怎會連著遺失兩次呢?而且那個讓他將玉石轉交給張教授的人也很奇怪,他既然拿到過玉石,知道這玉石是張教授的,應該不可能不知道玉石的價值,那他既然要當活雷鋒送回來的話,又怎麼會隨便把玉石交給一個不認識的學生讓他轉交給張教授呢?這種做法未免也太冒險了吧,誰知道會不會被人半路當羊給牽走了,這年頭活雷鋒又不是房子,遍地都是。
張教授看了看一臉冷靜的趙啟王,又看了看仍然忍不住笑的唐傲,扯了扯嘴角,還是轉而面對趙啟王,畢竟相較於唐傲的跳躍性思維,雖然趙啟王的過度冷靜也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事,但他起碼可以把趙啟王當做是個冷靜精明的人來看待,而唐傲…他實在是找不出能與其配之的形容詞了。
“我對讓你轉交玉石給我的人真的是完全沒有頭緒,至於遺失的事…”張教授猶豫了一下,最後一副下狠心的表情抬起頭看著他們,“我可以告訴你們我知道的全部,但你們記住,千萬不能向外界透露任何一字一句,不然到頭來受傷害的只會是你們,因為這裡面牽扯到的人事物都太多太廣,明白嗎?”張教授看到唐傲跟趙啟王同時保證的點頭,頓了頓才開口繼續說道。
“這件事還要從1968年開始說起…”
☆、古墓
那年的張教授還只是個剛滿十六歲的少年,家裡沒有什麼錢,兄弟姐妹又多,因此他爸就把他託給他那個沒有家室的大伯帶著,也不求他有什麼大作為,就希望能混口飯吃。
張教授的大伯是一個考古隊的領隊,經常四處奔走,那個時候考古不是什麼熱門專業,又累還經常風餐露宿的,加上政府給的資金又不多,請不了太多的工人,有時隊員還必須親自動手進行挖掘工作,所以沒什麼人願意幹這行,也導致了當時考古隊人數嚴重缺乏這個問題。他大伯看張教授年紀雖然不大,但是挺機靈的,又能吃苦,就把他帶進隊裡,讓他幫著做些雜活。
張教授本身對考古並沒多大的興致,但是好歹是託著大伯的關係進到隊裡的,也不好給大伯臉上抹黑,只得硬著頭皮跟著學。也好在張教授本來就是個聰明的孩子,很多東西一學就會,上手的很快,而且他嘴巴又甜,哄得隊裡的大大小小都很疼他。沒過多久,他大伯也漸漸的開始帶他下一些小墓去清理那些還沒有見光的文物。
差不多半年後,有一次他大伯接到上頭的指示,說在閩越王城邊上兩個相連的小丘裡發現了一處坍塌的洞穴,好像是一座古墓的入口。於是他大伯立刻帶隊趕到福建,張教授一生的命運便是從那時起開始發生了變化。
閩越王城又名為“古漢城”,位於福建武夷山市內,距離武夷宮景區約24公里。傳聞是漢高祖劉邦時營建的一座王城,城址跨越三座連綿小丘,城牆便是建在那起伏的山巒之上。整座王城總面積將近48萬平方米,於1958年被人發覺,1959年試掘,後來的挖掘與修復一直都是斷斷續續的進行著,直到1980年才開始全面的探查和重點挖掘。
張教授他大伯接到命令去視察的時候正是1968年,那個時候雖然距離閩越王城試掘已經過了將近十年的時間,但由於那時閩越王城還沒被政府劃入重點挖掘和探查的專案內,加上當時的中國動盪的厲害,所以施工隊人數可以說是少得可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