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封王,唐輝當之無愧。
況且在京城裡的人都知道,唐輝將軍已經不能帶兵打仗了,算是對他的一個安慰吧。
無怪乎皇帝要重重獎賞此次的勝將,按照當前的形式,整個中原大地,只有相鄰的青冥國勢力與朱晨相當,甚至在略強於朱晨。
這也是青冥發動戰爭的原因,試圖吞併朱晨。從當今聖上即位以後,朱晨和青冥大大小小的戰事就沒有停息過,各有勝負,這對整個朱晨國是很大的一筆花費,也給老百姓造成很多不便。
如今,青冥終於低頭了,百姓終於可以免受戰爭之苦,如何不讓人高興。
也因此,皇帝要將公主嫁過去,只有透過聯姻,才能形成最穩固的結盟關係。
至於前去和談的二皇子,功不可沒,改日再進行獎賞。
從唐輝的封王、唐武揚接管禁衛軍到對二皇子的獎賞隱晦,在場的人都接收到一個資訊,皇帝,要立太子了,而太子不大可能是大皇子。
唐武揚才不關心這些,此時,他最想知道的是爺爺身體的確切情況。
所以,論功大會結束以後,唐保國、唐夫人、唐武揚和武副將,顧不得接受群臣的祝賀,請求去看唐輝大將軍,不,應該尊稱為武王了。
唐輝被安置在皇宮的一個內院裡,大臣非準不得進入後宮,所以唐家人才會向皇帝請示。而皇帝,為了表示對唐輝的重視,跟他們一起前去探視。
經過一段時間的仔細調養,唐輝已經能下床叩謝隆恩,殿前的事已經有人告知他,對於自己被封王,唐輝表示受之有愧。
皇帝將他扶起來,說了一大堆稱讚勸慰的話,大意是武王您是三朝元老,為朱晨國盡心盡力,當之無愧。
唐輝的氣色看起來不錯,於是唐家人情求將唐輝接回家,不敢再越距住在皇宮裡。
皇帝想了想,“回去也好,武王妃知曉武王的心意,能更加妥善的照顧武王。”
眾人花費了很長時間才反應過來武王妃是唐武揚的奶奶,唐輝的夫人。看來,以後他們花很長一段時間來適應新身份。
雖然皇帝答應讓唐輝回家休養,但專門派了一位太醫陪同,照顧唐輝。
即使太醫的醫術再好,也改變不了唐武揚從後不能帶兵打仗的事實。唐家人本以為唐輝會很難過,沒想到他豁達的說:“在刀口上奔波了一輩子,能安享晚年,已經是上天的恩賜,人要惜福。再說,朱晨國已經沒有戰爭了。”
是啊,朱晨國,已經沒有戰爭了。
作者有話要說:哎,木有人,木有評論,木有動力。
33
33、第三十二章 以身擋劍 。。。
燕王府由空置已久的原沐王府改建,沐王爺是當今聖上的同胞弟弟,甚得皇帝和先皇的喜愛,所以府邸也非常華麗,只可惜英年早逝,皇上思弟情切,便一直留著作為念想。
如今,皇帝將這座府邸賜給燕王唐輝,足見皇帝對他的寵愛。
而唐輝也沒有辜負皇帝的厚愛,傷剛剛好一點,就稟奏皇帝,自己已經老了,沒有能力再執掌兵權,而且朱晨國也不會有太大的戰爭,將兵符交還給皇帝。
皇帝先是推脫了一陣,後來實在是推脫不掉,就隨手丟給了二皇子,讓他暫時接手,以後等用得上之時就交給唐家。
朝中上下又是一片譁然,那以後,二皇子和張貴妃成為眾人追捧的物件,反觀正室皇后和嫡出大皇子,人前人後備受冷落。
這,就是現實。
於是皇后將目光轉向青冥太子,私底下安排公主和青冥太子見面,極力促成兩人的婚事。
皇后之心,天下共知。想女兒嫁給青冥太子,獲得青冥國的支援,到時候不怕敵不過二皇子。
以皇帝的睿智不可能不清楚皇后的如意算盤,可是置若罔聞,令人猜不透他的心思。
青冥太子倒沒有讓皇后失望,見過公主幾次之後,表現出極大的興趣,揚言待皇上萬壽節之後,就回國準備迎娶之事。
唐武揚本以為按照公主吳雅歌的性子,必定不會同意這門婚事,畢竟對方是個成過親的老男人。沒想到她非常配合,出席任何場合都溫順有禮,跟太子有說有笑。
看來,是長大了,人總會成長。
雖然是現成的府邸,但改建還是要花費一段時間,這些事情自然輪不到唐武揚操心。
現在,爺爺沒有大礙,一家人團聚,也不會再有戰事,唐武揚樂得清閒,又過上了整日混跡花樓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