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淵的忠心,不但得到了高宗皇帝的預設,也得到了高宗身邊那幫內侍太監們的一致讚許。
ps:謝謝zhuxyhh01大大框孔大大靚女007大大悅榜tul大大天利新大大小豬山大王大大的打賞絕代毒寇大大的月票支援。
第二百四十七章:官三代與平民之爭
高宗皇帝得以在金兵的追擊下,平安抵達杭州,誰的功勞最大?
是最先向揚州城通風報信的泗州守將閻瑾?
是把淮河的浮橋燒掉,給揚州城多爭取幾天逃亡時間的江淮發運副使呂源?
是在瓜州渡口,憑藉一千多殘兵打退幾百精銳金兵的安義?
又或者是屢屢代替高宗斷後,幫助皇帝收拾殘局的新任宰相朱勝非?
以上,可能都是民間的選項;但在高宗皇帝身邊的那幫內侍太監們,卻認為他們的功勞才是最大的,尤其是高宗最寵信的兩人………康履和藍矽。
當然,這兩個人也有值得他們自傲的經歷。
康履和藍矽起初是康王府的都監,入內東頭供奉官。靖康年間,曾跟隨趙構出使金營,與主子共過患難;當趙構在相州開大元帥府的時候,兩人在元帥府內擔任機宜文字(機要秘書),並藉此成為元帥府的要人;之後隨著趙構的一朝得道,這兩人也跟著雞犬升天了。
這次揚州之難,高宗皇帝倉皇出逃,身邊只有康履和藍矽等五六人,這更加增添了他們的政治資本:………這可是在危難之時的護駕大功,還有什麼功勞能夠以之相比?
所以,這些宮廷內侍太監們,恃寵生嬌意氣風發,視天下人如無物。
當皇帝的車隊離開鎮江,來到吳江,剛剛脫離危險的時候。康履就和他的一群屬下。拿弓箭射江邊的鴨子玩。
御林軍計程車兵們一看。氣得七竅生煙。
這幫閹人,王淵把船調撥給你們搬運家財,卻害得我們的家屬無法渡江,至今生死未明,現在你們倒是快活。
到了杭州以後,高宗皇帝又下罪己詔,又大赦天下,忙的不亦樂乎。而這幫內侍太監們同樣也在找樂子。這次他們目標是:去錢塘江觀潮。
但問題出來了,這些內侍太監們的身子個個都是冰清玉潔,身驕肉貴,只是高宗皇帝一人才有資格去撫摸和欣賞,怎麼能夠給杭州那些凡夫俗子的庸俗目光所褻瀆和沾汙?
於是乎,這些高貴的內侍太監們就想出了一個辦法:他們下令在經過的長街上用布帛圍成甬道,擋住杭州那些凡夫俗子們的視線,讓他們安靜地出發,保持身體和內心的乾淨貞潔。
結果是,錢塘江畔。到處是太監們的供篷和布簾遮道。
內侍太監的胡作非為,沒人敢管。也無從申訴。人們只能在旁邊咬牙切齒,惡言咒罵。
在眾多的咒罵者當中,就包括了御林軍的統領大人苗傅。
《續資治通鑑。卷第一百四》中有以下的記載:帝在維揚,入內內侍省押班康履頗用事,妄作威福,諸將多疾之。及幸浙西,道吳江,左右宦者以射鴨為樂;比至杭州,江下觀潮,中官供帳,赫然遮道。傅等切齒曰:“汝輩使天下顛沛至此,猶敢爾耶!”
罵歸罵,沒有切身的利益衝突,這些正義的御林軍戰士,還是把這口氣給嚥了下去,沒有發作。
這些太監畢竟是皇帝的貼身近臣,動他們可是要付出很大代價的。
沒有想到,這些內侍太監並沒有收斂,而是順著他們的脾性,又接著做了一件事情,一件跟御林軍關係巨大的事情。
這些太監讓高宗皇帝把王淵升官加薪。
《續資治通鑑。卷第一百四》中記載道:向德軍節度使御營使司都統制王淵同籤書樞密院事,仍兼都統制。
這一下可是出了大亂子了。
趙宋家朝廷一向的規矩都是兵權三分,相互牽制。
具體說來,就是先由樞密院下達軍令,然後由三司衙門組織兵力,最後由皇帝指派的將領率兵出戰。
這三個環節,環環相扣,無論缺少其中哪一個部分,都難以出兵作戰。
這種對兵權的多部門管理方法,主要是針對五代六國時期,手握重兵的武將屢屢反叛的現象。這可是當年宋太祖趙匡胤絞盡腦汁,與宰相趙普商量了很久,才想出來的辦法。
而高宗皇帝的這個任命,讓王淵可以用樞密院事的身份簽發軍令,然後以節度使或御營使司的身份組織兵力,再以御營都統制的身份帶兵出戰。
也就是說,王淵一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