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玉香和另一個小丫頭,放到倆人身邊學習,以後若是做得好,就給小娘子當大丫頭。
當然,路三娘這些年做事越來越妥帖,替顧婉準備的小丫頭不可能只有這兩個,另外還有十多個資質不差的在培訓著。
玉香聽了寶笙的話,拍著胸脯保證,一定不偷懶,好好照顧小娘子!
倆人一出門,她就很乖巧地坐在壁爐旁邊,拿出針線簍子,開始做衣裳。她的手指極靈巧,顯然是做慣了活計的,不一會兒,就繡出一朵很精緻的牡丹花。
這小丫頭,從小就跟著她姥姥學習蘇繡,聽說,她姥姥以前還在宮裡做過活兒,年歲到了才放出宮嫁了人,別看玉香還小,可手藝著實不錯,以前她在家,也總是拼命多做一些針線活,換了銀子貼補家用,不過,那時他們家錢少,買不了好料子,只能給一般人家做。
尋常人家,就是買衣服,又哪裡會買昂貴高檔的,玉香也只是粗粗地繡幾個花樣,能看得過去就成,自從來了顧家,小娘子很大方,工錢高,還時不時能拿到賞銀,她便趁著閒暇,用自己的銀子買了些好料子,不做活兒的時候,便繡來貼補家用。
一開始,玉香還只是夜裡下了工,沒有差事兒的時候,藉著月色繡幾針,不敢耽誤差事,卻偶然讓寶笙給抓住了,當時,玉香還以為自己肯定會被責罰一頓,沒想到,寶笙問明情況,又看了她的針線,乾脆給她加了工錢,就專門讓她替幾個主子做一些針線上的活計。
從此,她的工錢加了一倍不說,小娘子心善,又不吝嗇,凡是她衣裳剩下的邊邊角角,都讓她自用,她若做的好,小娘子還會把好的布匹緞子賞下來,這才進府一月,她就存下了一兩半的散碎銀子,三匹上好的布料,還都是大紅的,玉香捎帶了兩匹回家,正好讓她三姐姐多做身喜慶的衣裳。
做一會兒活兒,玉香便抬頭看自家主子,見顧婉舔了下嘴唇,心裡一動,趕緊去捧了一杯花茶過來,小心翼翼地端給顧婉:“小娘子,您說過,花茶最養顏,喝一點兒潤潤喉吧。”
顧婉一笑,點點頭,端起茶杯品了幾口,抬頭看見小丫頭晶亮的眼睛,笑眯眯地掐了一把她粉嫩的臉頰,她對這個小丫頭印象挺深:“對了,我記得你姐姐要出嫁了呢,到了日子你回去看看吧。”
小丫頭的眼珠子一瞬間變得更是閃亮,實在沒想到小娘子居然連她姐姐要出嫁的事兒都知道!
其實,是玉桂無意間透露給寶笙,寶笙隨口問了幾句,才讓顧婉知道。
玉桂就是三娘放在顧婉身邊的另一個小丫頭,顧家丫鬟的名字,和別人家的不一樣,並不只為主人家方便,就給隨意改名,如果原來就有名字,那就按照原來的叫法叫,如果原來沒有,那才由主人家起,不過,這年頭窮苦人家都不興給女孩兒起名,一般都是大丫,二丫那麼叫,玉桂以前就沒有名字,顧婉乾脆讓她隨了玉香的玉字。
這裡的風俗,在姑娘出門前三日,小姐妹們都要聚一聚,也是給即將出嫁的姑娘添妝。
到了日子,玉香高高興興地收拾東西,顧婉還專門派了輛車送她。
這林家莊,距離大庸也只有十里地左右,也算是大村,有四五百口子人,多是靠種田為生,也有像玉香家似的,家裡做點兒小買賣。
玉香家在林家莊,還算是富裕人家,一個大院子,五間正房,若不是孩子眾多,怎麼也不至於賣女兒,就是到如今,玉香的爹孃雖然認了命,還是深恨自家閨女就這麼糊糊塗塗地把自個兒給賣了,每次來看她,總要數落幾句,街坊鄰居閒言碎語也不少。
玉香以前只託人捎過東西,這還是離家之後,頭一次回來,心中也有幾分忐忑,一抬頭,見到兩盞大紅燈籠掛在院子前,心裡更是以跳,遲遲疑疑地下了車,走進家門。
玉香的爹正在豆腐坊裡做豆腐,她娘正和她三姐姐說話,結果,一眼看見玉香,登時呆滯,眼眶一下子紅了。
到是玉香兩個還不大懂事的弟弟,撲過來,一人摟住玉香的一條腿——“五姐姐,你戴的是什麼,閃亮亮的,好漂亮啊。”
“五姐姐,你的衣服滑滑的,我也要。”
玉香她娘,一巴掌拍開兩個小子,拉過自家小五,左看看右看看,哭道:“小五,你終於回來了,你,你……”你在主家可受了委屈?
雖然這陣子,五姐兒總捎話回來,說自個兒過得好,還往家裡捎帶了不少銀錢,可自家閨女自家心疼,玉香她娘一想到女兒去伺候人,心裡就難受的厲害。
玉香明顯猜到孃親想什麼,心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