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部分(3 / 4)

小說:門楣 作者:風雅頌

顧婉的眼神便和剛才不大一樣。

顧婉又把紗布纏成一團,沾了些許蔥葉內膜的汁水,替路三娘把鼻血止住,笑道:“沒事兒了,這幾天傷口別沾到水,放心,不會留下疤,我再給你開一副藥,喝了對姐姐的身體有好處。”

藥?路三娘咬了咬嘴唇,臉上現出幾分為難。

顧婉知道她是擔心藥錢,乾脆也不開方子,挑挑眉,“放心,都是很常見的藥,這裡就有。”

說著,顧婉就再幾個賣藥的郎中攤子上挑挑揀揀,撿了幾味藥出來,都是生薑,山藥,白朮之類尋常藥材,她根本不用稱,手上稍微一掂量,就能拿準分量。

所有的草藥加在一起,也就三十文錢,顧安然趕緊掏出荷包,先給墊上,路三娘姐弟兩個訥訥半晌,沒有拒絕,只是,路禮無論如何都要寫下借條,說是等來日他賺了錢一定還。

顧安然沒有推辭,路禮有手有腳,幾十文錢,總不至於還不上。

“有幾味藥,尚需要炮製一下。”顧婉四下看了看,從旁邊炊餅的老大娘那裡,用三文錢買了點兒炭火,又從對面風煙樓借來鐵鍋一口。

然後便在眾目睽睽之下,把藥材清洗乾淨,點燃炭火,把鍋熱好,挑出幾味藥,扔進鍋裡,開始翻炒……

幾個郎中都瞪大眼睛看著,就連那位濟民堂的大夫,也面色凝重,老百姓們也是議論紛紛。

“難不成,這就是炒炭?”其中一個草藥郎中見顧婉手法嫻熟,皺眉沉思半晌,猛然一驚,大叫道。

顧婉有些驚訝,手下不停,回過頭看了那郎中一眼,見他穿的衣裳打著補丁,卻還乾淨,面白無鬚,大約三十歲左右——這炒炭法很早就存在了,張仲景的《傷寒雜病論》裡就有說到,不過,經過多年戰火,早已經散佚不全,這類書,大概也只有世家望族的藏書樓裡可能有藏本,還不一定齊全,如今大多數郎中,可不知道炒炭這種炮製中藥的法子。

這郎中見顧婉看他,連忙低下頭,訥訥道:“……小娘子,我不是有意偷學……”

此時各種炮製藥材的方法,有很多都是不傳之秘,別看現在有個別大夫也知道用炒炭法炮製藥材,可是,各人方法都不同,什麼藥能炒,火候怎麼把握,這裡面相當複雜,都屬於密不外傳的秘法,外人若要偷師,那絕對是遭人鄙視的。

不過,顧婉雖然也是這個時代的人,但她在二十一世紀生活了三十幾年,各種如今在豐朝千金難得的秘籍,隨隨便便就能看到,各種知識,也是隻有不想學,沒有學不到,對這些早已經不在意,這會兒見那郎中發窘,笑了笑,乾脆出聲給他講解,哪種藥材可以用炒炭法炮製,怎麼掌握火候,都有什麼效果,等等,一邊說一邊做示範。

幾個郎中大喜,都拼命記憶,生怕自己漏下點兒東西,一點兒都不因為顧婉是個十幾歲的小女孩兒,就不好意思求教。這個時代,人們都很相信夙根,相信天授,對少年天才,並不會覺得奇怪!

不多時,幾味藥都已經炒好,雖然都是一鍋出來,但顏色和焦黑的程度卻各不相同,看得幾個郎中嘖嘖稱奇。

“小娘子這一手,單論對火候的把握,可真能算是超凡入聖!”

一個鬚髮花白的老郎中顯然是對藥理很瞭解,一眼就看出,經過顧婉的炮製,這些尋常藥材的藥性更緩和,還有幾味藥止血功效大幅度提升。

顧婉也不謙虛,她現在炮製藥材的手藝,一點兒都不比在二十一世紀,給她家院長打下手的時候差了,就是年紀小,力氣單薄,火候控制的還不夠精微。

在人們不知不覺當中,那個大夫早就不見人影,濟民堂也大門緊閉,顧婉目光中別樣的光彩一閃,心下嘆息,一振手中的鐵鍋,把裡面的藥材倒在早備好的瓷罐裡,低聲對路三娘姐弟交代了幾句藥材晾曬貯存,和煎藥時的注意事項,又讓她回去放寬心,多吃點兒清淡的東西,就不顧挽留,也不理會那姐弟倆的感激,對顧安然和孫鏢頭使了個眼色,轉身離去。

回到風煙樓,已經是華燈初上,顧婉和顧安然也累得很,隨意用了一些點心,便洗漱休息。

第二天一大早,鏢隊就要繼續趕路,爭取一個上午就能趕到目的地。

本來顧安然還想要拜訪一下濟民堂,畢竟,王神醫曾經和他的父親是至交,後來想了想,王神醫不在,他又不認識二當家王賢仁,濟民堂其他的大夫,又著實沒給他留下好印象,就自己打消了念頭。

顧婉知道之後,再一次覺得,他們先來涯州的主意大妙,不說別的,現在這濟民堂已經給自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