愧於天地與自己,那就是正確的選擇。”
楊沐和三寶也默然許久,受益良多。
傍晚先生回來,見到兩人難免高興,祖孫三代舉杯暢飲,長話別後情景。兩位長輩又細細叮囑教誨,預祝他們能夠一切順利。顏先生想起來一件事:“楊沐,你今年已及弱冠了吧。”
“多謝先生記掛,正是。”
“可曾取好表字了?”
“還不曾,正想請先生賜字。”
三寶也說:“先生,也替我取一個吧。”
“楊沐名沐,沐者潤澤,給你取字澤益吧。三寶的字,就叫季珍吧。”
楊沐和三寶齊齊向先生行禮:“多謝先生賜字。”
顏先生又說:“顏寧的字我也想好了,他性情跳脫,所以我給他取了靜之一字,希望他能夠沉得住氣。我寫下來,你們捎帶過去給他。”
第二日,李媽收拾出了一大包行禮,大多都是給顏寧準備的他愛吃的一些家鄉吃食,還有給他做的衣服鞋襪。楊沐全都笑眯眯地收著,一點也不嫌麻煩。
船離了曲縣碼頭,一路北上。每到一處大的市鎮,楊沐都要下船去打聽當地的行情,雖然風物誌讀了不少,但是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尤其是做生意這一行,更要當時當地瞭解行情才行,不能憑著書上說的經驗來。楊沐知道,做生意,最要緊的不是資金雄厚,也不是貨物優良,而是訊息靈通,及時掌握供求關係,並在第一時間提供所需要的貨物,那就能賺取到最大的利潤。
因為路上走走停停,到達京城的時候已經是七月了,正是一年中最炎熱的時候。楊沐和三寶下了船,按照顏寧給的地址找過去,顏寧去了翰林院,家裡只有一對老夫婦看門。剛來京城的頭半年,顏寧一直都是獨自住著,自己照顧自己,因為懶得生火做飯,他將附近幾條街的食肆、攤點吃了個遍。後來那些同僚也漸漸熟了,知道他的情況,同屋的一位胡翰林給他介紹了一對姓梁的五十多歲的老夫婦,專門給他洗衣做飯、打掃看家。
老梁夫婦聽說楊沐和三寶是家主人老家的朋友,連忙讓進屋子。老梁頭很有眼色,不等顏寧散衙,便去翰林院報信去了。顏寧得了信,扔了手中正在抄寫的卷中,向上司告了假,僱了輛馬車趕緊回來了。未進院子,就聽見楊沐熟悉的嗓音正和梁媽說話,心急地跨進院門,右腳的鞋子給門檻掛掉了,也渾然不覺,徑直往屋裡衝。
“楊沐!”
“少爺,你的鞋!”老梁頭在後頭撿起他的鞋追上來。
楊沐聽見顏寧的聲音,連忙跑出來,只見顏寧光著一隻腳衝過院子,向自己奔來,頭上臉上全是汗珠,滿臉的興奮焦急,老梁頭舉著鞋子,從後頭追上來。楊沐伸手接住衝得幾近摔倒的顏寧,大笑起來:“顏寧,我來了。三寶也來了。你彆著急,看鞋子都跑掉了。”
三寶也從後頭跟出來,看著滿臉通紅正在穿鞋的顏寧,也哈哈大笑起來:“昔聞東漢蔡邕倒履相迎,今有顏寧為見好友跑掉鞋子。”
顏寧尷尬地笑笑,穿上鞋子,拍拍手上的灰:“讓你們見笑了,你們到的時間比我預想的晚。”動身之前楊沐就寫了信過來,告訴了他到京的大概時間。
“我們在路上走走停停,去看了下一些地方的風土人情,所以耽擱了些日子。”楊沐解釋說。
顏寧拉著楊沐進了後院。梁媽倒了涼茶過來,顏寧洗過手,又洗了把臉,端起涼茶一飲而盡。
楊沐看他毛毛躁躁的樣子,笑起來:“看你這樣子,哪裡有半點當官的樣子?衙門事多嗎?”
“還好,每天都是那些事,整理卷宗,抄抄寫寫的。太熱了,我把官服換下來。我們那些同僚,不僅穿著兩層衣服,還穿著高幫的皂靴,說是要注意儀容,真不知道他們是怎麼熬過來的。”一邊說一邊伸手去解官服。
楊沐看他熱成那樣,拿了大蒲扇給他扇風,做得自然無比。三寶在一旁看著,但笑不語。
顏寧問:“你的貨已經到碼頭了?”
“到了,叫三寶家的船裝運的。在碼頭等著呢。”
“那等晚點天不那麼熱了,叫人搬到我這裡來吧。”
“你這是官邸,我東西放你這方便嗎?會不會影響你?”楊沐有些擔心,本朝官員是不準經商的。
“沒關係,又不是我經商。難不成你還要去租個倉庫存起來?早點把東西卸下來,三寶家的船還要回去的吧。”
三寶說:“其實我倒想等楊沐賣完了這批貨再走,我這時候回去也是空著的。楊沐賣完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