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者作為中產情調的雅皮電影,亦是德寶主推的電影型別之一。雖然有吳曜漢、馮寶寶、呂方、羅美微、李麗珍等明星助陣,片中幽默搞笑滑稽不斷,引起觀眾陣陣笑聲。但是劇情散亂的硬傷無法掩蓋,亦令不少媒體暗自搖頭。
黑馬國際的《倩女幽魂》不同,雖然在前期主動、被動的宣傳中,與《人鬼情未了》和《喋血雙雄》的對比之聲從未停消,還有《星島日報》虎視眈眈,令這部電影還未上映就承擔了巨大壓力。但是上映之後,質疑聲等不河蟹的聲音統統消匿,就連《星島日報》都破天荒的,對《倩女幽魂》進行了正面報道。沒在提什麼陳平安假公濟私之類的話。
“該影片集武俠、神怪、驚悚、搞笑、愛情於一身,開創了香港特技神怪片的先河。影片主幹雖是一段悽婉的人鬼戀情。但在表現手法上卻相當另類,加上視覺效果的登峰造極。這部電影或許能夠為香港鬼怪片開創一個新的時代!”
“……神鬼電影之巔峰。影片充分利用各種電影手段,營造出一種奇幻迷離的藝術氛圍。王組賢飾演的聶小倩幽怨、哀豔,風拂青絲,衣袂飄然,攝心動魄的眼神釋放出隱隱的殺機,她飄逸的長髮,清秀脫俗的氣質,我見猶憐的形象,相信會給觀眾留下深刻的印象……”
“一首《黎明不要來》。唱不盡的悽美纏綿。去年聖誕節,黑馬國際為廣大市民帶來了一段深刻骨髓的人鬼情,今年聖誕節,又為香港市民帶來一段難以磨滅的人鬼戀。
去年的陳平安是鬼,今年的陳平安人是人。鬼也好,人也罷,他和鍾楚虹、王組賢兩位女主角塑造的那份真摯感情,想必會隨著電影的上映深入人心,讓人為之陶醉痴迷。為之感傷動容……”
施南笙讓宣傳部經理張馮奎進行統計,香港各大報紙對三部電影的報道,《倩女幽魂》佔據了五分之四。在媒體看來,《神探朱古力》雖好。但沒有新意沒有突破,許冠紋秉承一貫路線,雖然票房得到保證。但是可報道的地方不多。而《八喜臨門》還不如《神探朱古力》,甚至有報紙把這部電影劇情散亂的硬傷搬上版面。惹得潘笛笙大為惱怒。
就在各家報社,將著眼點都集中在《倩女幽魂》的拍攝、劇情、表現手法以及陳平安、王組賢、溫碧瑕和午馬等幾位演員身上。進行詳盡報道的時候,《電影雙週刊》的劉志華卻獨闢蹊徑,指出了《倩女幽魂》必定大賣的另一個重要因素。
“初窺黑馬特效工作室。”這是劉志華的影評,詳細剖析了《倩女幽魂》中廣泛運用的電影特效,以及特效的精良。
《倩女幽魂》中運用了大量特效鏡頭,許多特效鏡頭反散在電影各處,姥姥出場、燕赤霞大戰小青、和姥姥終極對決以及進入鬼界和黑山老妖最終決戰幾場戲裡,特效鏡頭得到集中體現。
各種驚心動魄的大場面,運用了無數特效鏡頭。長舌翻飛,火光四濺,群鬼狂奔,法術絢爛……精良的特效設計,數量眾多的群眾演員,震撼的大場面,衝擊著觀眾的視覺神經。
用劉志華的話說,電影特效在歐美市場早已興起,而且越來越受到重視。反觀香港影壇,香港自開埠以來,拍攝電影無數,真正重視特效,將特效運用與電影拍攝中的,就只有83年徐可導演的《蜀山》和今年陳平安導演的《倩女幽魂》。
《蜀山》譭譽參半,當年轟動極大,但是投資方嘉禾陪了個欲哭無淚。而今年的《倩女幽魂》,特效鏡頭明顯優於《蜀山》,如果當初拍攝《蜀山》時,能採用黑馬特效工作室,相信《蜀山》的成績會更好。
更值得一提的是,與《蜀山》的鉅額成本不同,《倩女幽魂》的成本不過幾百萬港幣,特效鏡頭之精良令人稱奇,黑馬特效工作室的未來值得期待。
最後劉志華透過分析,提醒香港電影人,根據這些年特效在電影中運用越來越廣泛這一現象,他判斷將來的電影特效會成為重中之重。
香港電影人不能在固步自封,新浪潮運動不應固步自封停步不前甚至銷聲匿跡,香港電影必須不斷創新。不論是為了自己的腰包還是為了香港電影的將來,香港電影人都應當以黑馬國際為例,在成功中不斷創新,為香港電影不停的注入活力,才能使得香港電影長久不衰。
“成本低?我呸!”徐可把這張登載劉志華影評的報紙丟在地上,抱怨道,“他知道什麼!”
“至於這麼生氣嗎?”施南笙撿起報紙,看完後立刻明白徐可的憤怒來自何處,“我覺得吧,他說的好多都沒錯。”
“他根本不瞭解老闆對黑馬特效工作室投入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