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4部分(2 / 4)

小說:十國千嬌 作者:剷除不公

話裡有話,想借物發揮。便把火繩槍放下,饒有興致地聽著。

盧多遜繼續道:“不過後來遼國把渤海國滅了,高麗便與遼國關係惡化。此因高麗國圖謀渤海國久矣,並遷徙人口經營西京(平壤);不料遼國先下手,盡吞渤海國之地。遼國強大,高麗欲得渤海國舊地愈難,故憤恨契丹。”

郭紹點頭道:“原來如此。”

當此時,遼國在幽州戰敗,丟失了幽雲大片土地,但實力仍舊很大;有高麗在其腹背牽制,也有好處。

盧多遜道:“此番高麗國派使者來,請我朝出兵收復營州,共同合擊契丹。以臣之見,高麗見遼軍戰敗,再度窺欲渤海舊地,仍有野心矣。”

郭紹聽到野心,又把玩著手裡的火器,瞧了一眼桌案上擺著的海船資料卷宗,不僅露出了笑意:“各國國主意求自強,有進取之心無可厚非。

不過朝廷最近無意興兵與遼國再戰,盧侍郎可回覆高麗國使臣,此事容後再議。”

盧多遜抱拳道:“臣遵旨。”

郭紹轉身瞧了一番牆壁上掛的一副簡略大圖。最近因高麗使臣到京,他對高麗國的處境也有一些個人的理解。

這塊地方在古代早期比較有空間,越到後面處境會越不妙。

隋唐之交時,高句麗是比較強盛的國家,肯定因為對隋唐邊境已經有威脅,隋朝唐朝才會不惜動員大軍幾度討伐。

但是唐朝以後,契丹崛起東北,一直威脅中原北方的草原力量也在冬移。不僅威脅中原,也在壓縮高麗的空間。他們從此時起,面對的不僅是中原王朝,遊牧民族也將成威脅他們生存的重要因素。

(等以後,牧獵民族的威脅繼續在東邊,高麗還會多一個日本國海上威脅,可謂被各種勢力夾在了中間,能一直扛下去,也是挺頑強的人群。)

郭紹道:“以往我朝很想收復幽雲,便欲利用高麗國牽制;而今高麗國想佔渤海國舊地,又欲我朝出兵遼東。各國都在為自家謀劃。”

養德殿內郭紹君臣二人,只有一個官宦和幾個宮女。郭紹便正大光明地問道:“高麗國似乎是滅亡新羅、百濟後立國,其國內可有內敵?”

盧多遜道:“王氏立國後,對內施行推恩懷柔之策,臣聞其國安定。”

郭紹點頭若有所思。

……收復幽雲之地,影響十分大。不過這時的訊息傳遞速度有限,剛戰勝時感受不到什麼變化,但隨著時間的推移,漸漸地周、遼兩國的影響才漸漸凸顯出來。

直至宣仁四年初,撫桑國平安京的天皇使節送來了國書,並進貢朝賀。東京禮部和客省為了營造“萬邦來朝”的政績,上書給予了豐厚的回贈。朝貢制度實在是中原王朝在財貨方面吃虧,但若不這樣,別國便沒有主動朝貢的動力。

郭紹下旨與撫桑國使節談兩國結交通商(以前中原戰亂,民間海貿通商卻從未斷絕),並密令樞密院兵曹司派細作混入商隊中前往撫桑國瞭解遠方情狀。

邦交雖是大事,但郭紹的注意力並不在此,只是順手處置。他一直在構思兵權變革。

而火繩槍也成批製造出來了,郭紹不僅看奏報,也親自上校場觀摩。

正式試驗火器的是虎賁軍“神火都”一百餘人,這小股人馬在虎賁軍裡一直沒能擴建,因為實在毫無戰績,不過建制也保留下來沒有撤銷……以前皇帝親自下旨建立的一都人馬,沒人隨便撤了。

神火都的人用青銅銃用了兩年,此時已是十分嫻熟。火繩槍和青銅銃完全是兩碼事,但機關和用法步驟相同,現在的火器本來就是在青銅銃的基礎上主要改進了槍管而已。

將士們從腰帶上取下小竹筒,拿牙齒咬開塞子,然後把裡面秤好的火藥倒進槍口,再用通條把比較軟的鉛丸強捅進去,接著拿小葫蘆裡的火藥抖一些在擊發池裡,便可準備發火。

校場上“噼裡啪啦”響成一片,硝煙瀰漫,遠處的靶子上盡是孔。火器確實能用!畢竟火藥在封閉空間裡燃燒增壓,就會把鉛彈打出去,一切都是客觀規律,不會有什麼例外。

新制火器有效射程五十步,三十步內,可穿大部分鎖甲鱗甲。至於精度……反正方位不會飄錯,比孔大的青銅銃準多了。

神火都因為需要三排輪流射擊,建制也與普通軍隊一都四隊、一隊二十幾人不同,神火都只有三隊。軍隊建制是根據戰術而制定,兵器戰術一變,建制才變;或許兵制也會逐漸改變。

這玩意的射程比步弓、弩都要近許多,比如郭紹這等級別的神臂手用步弓能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