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就在這時,她重新整理出一條新的評論。
“關於書法組只取一人的問題,大賽組委會給出瞭解釋,在大賽那一頁有公告,好像是張行之大師的原因,大家可以去看一下。”
“張行之?!”朱苪不由驚疑不定。
作為書法愛好者,還是書法大師馮載的學生,朱苪當然是知道張行之。可以說,朱苪在書法上最崇拜的當代書法大家,就是張行之。而他的老師馮載,也算是張行之的學生。
“怎麼回事張行之的原因呢?”
帶著這種疑問,朱苪進入大賽那一頁,果然看到一個新的公告。
“公告:關於今年書法組只取一人,是由張行之大師向大賽組委會申請,組委會深思熟慮之後,同意張行之大師的建議。這並不是故意減少書法組獲獎名額,而是張行之大師在擔任書法組首席評委時,覺得當下青年書法愛好者的水平還需提高,所以今年被張行之大師選中的書法組獲獎者。只有一人。”
看完了公告內容,朱苪不由深深的皺起了秀眉。
從邏輯上來講,張行之大師多年沒有過問世事,對參賽者要求較高,是有可能的。但是高到只錄取了一個獲獎名額,就有些誇張了。
最重要的是,同為參賽者,憑什麼那個劉猛就能獲得張行之的認可,而他們卻不能呢?
朱苪並非自傲,她覺得。自己的書法在年輕一輩當中絕對算的上翹楚了。
這麼想,朱茵便回到了書法組獲獎名單那一頁,死死地盯住了“劉猛”那個名字。
“這個劉猛,在書法組、國畫組、書畫組裡面都有,難不成真是一個書畫精絕的大才子?”朱苪不由想到。
“就算是大才子,也是那種快要40歲的老男人吧。要不是比我多吃幾年飯,不一定就能被張行之青睞。”幻想出一個身穿古裝的老男人形象,朱苪不由呵呵笑起來。
回過神來,朱苪重新整理網頁忽然發現上面竟然新增了一幅圖片。忽然就是書法組唯一獲獎者,劉猛的作品——行書蘇軾的《定風波》!
當即,朱苪就點選了圖片進行觀看。
她倒要瞧瞧,這劉猛的作品究竟比她的強多少。
這點開一看。朱苪目光就挪不開了。好幾分鐘之後,她才幽幽的嘆了口氣——雖然她不想承認,但這幅《定風波》在書法上的造詣,確實超過她許多。
甚至她感覺。比之她老師馮載的書法都不差。
隨即,朱苪又看了劉猛的國畫作品,一幅雨天荷塘圖。以及書畫作品,“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的清明行人圖。
她本身就是學習美術的,西方油畫專業,卻也涉獵國畫,所以能夠看得出來,劉猛的國畫作品和書畫作品同樣不差。
“看來,這個大才子真真是才華卓絕呀。”心中嘆了一聲,朱苪忽然對劉猛這個人產生了無比的好奇。
受到家庭影響,朱茵不僅從小就對中華傳統文藝產生興趣,而且特別崇敬古代那種才子佳人的故事,總想著有一天,要是她也能碰上一個大才子,那就好了。
可惜,在現代社會,沒有幾個男生能夠沉下心來學習傳統的文化,更別說那種才華卓絕的大才子了。就算有,也是那種年齡頗大的,跟她想象的才子佳人完全不同。
發了會兒呆,朱苪回到討論區,寫下了自己的評論。
“剛看過劉猛書法、國畫、書畫三幅作品,小女子心中氣憤盡去,只能說一聲,小女子不如遠矣。”
發表了評論,朱苪一看,討論區質疑劉猛的少了許多,不少人都看完了劉猛的作品,回來跟她一樣發表感嘆。當然,也有那種死皮賴臉,非要說劉猛作品不行的。
雖然對普通人來講,書法、國畫藝術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但在他們這些愛好者面前,卻還是有一定標準可講的。這些說劉猛作品一般的人,不是眼界不夠,就是人品不行。
看了會兒,朱苪就冷笑一聲,離開了討論區。
回去繼續欣賞了會兒劉猛的三幅作品,朱苪不禁想:或許,等到28號那天,她可以跟著老師馮載一起去燕京參加書畫交流大會,會一會這個劉猛。
。。。。。。
將辦公室的門窗關緊了,劉猛接受了席寬透過系統發過來的通話要求。說是通話,其實是利用系統的特殊渠道,以全息投影的方式,實行面對面的多功能對話。
雖然系統的全息投影以及那邊傳來的聲音,劉猛之外的人都看不見、聽不見,但是卻可以看見劉猛。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