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中之地湛海藍是知道的,千里沃土,樓蘭人去了那裡生活,以樓蘭人的勤勞,會比在貧瘠的樓蘭生活好得多。
這些文物放在樓蘭,肯定是保不住的,可是如果真如劉璋所說,這些文物的保護環境要好太多了,而且也就在樓蘭人身邊,不屬於樓蘭國,但是屬於樓蘭人的。
劉璋的一言九鼎,在中原就算是敵人也是知道的。樓蘭對大漢比較關心,也是知道,而且劉璋遠征西域,在樓蘭幾日接觸,湛海藍也覺得劉璋不會撒謊騙她,把文物騙到長安,就據為己有。
劉璋不會這麼做,也沒有這個動機。
湛海藍知道,如果劉璋被中原的敵人打敗。或者是劉璋主導的政權消亡,這些文物的歸屬就不好說,但是那麼遠的事情,湛海藍無法去考慮。
左思右想,湛海藍覺得劉璋的方案很好。不但儲存了文物,同時也給了樓蘭人一條活路。
“蜀王殿下的仗義援手,湛海藍深表感激,但是如果我們搬遷,那樓蘭怎麼辦?還有這地下城。”
“女王覺得說搬走,所有樓蘭人都會搬走嗎?”
劉璋見湛海藍看著他,正聲說道:“本王想法是這樣的。女王說搬去關中,有你號召,加上這裡生存環境條件的確很惡劣,古城遺址也已經找到。應該會有很多樓蘭人搬遷。
但是同樣的,也有一些故土難離的樓蘭人不會搬遷,這些人留下來,相信人口減少騰出來的生存空間。夠他們過上好一些的生活。
這一批人負責看守這個地下城,其實不是看守。是監督吧,因為樓蘭都護府在樓蘭,我會給他們一個任務,就是搬移地下城的東西,搬到關中新設的樓蘭縣。
留在樓蘭的樓蘭人,關中的樓蘭人,都可以監督一下我們漢軍,看是不是會偷拿你們祖先的遺物。”
“監督?”湛海藍有些侷促起來,就算漢人要明搶,她樓蘭人也沒半點辦法,劉璋說監督湛海藍也只能聽聽,不過劉璋能這樣說,湛海藍倒是稍微放心了一點,可是忽然睜大眼睛,對劉璋:“那殿下,漢軍搬遷文物,我們樓蘭需要付多少錢?”
“一分錢不用你們出,再說,你們能出幾個錢?”
劉璋不至於在這事上敲詐樓蘭人一筆,畢竟地下城的東西,也算是華夏文化的一部分,自己作為大漢最大軍閥,現在又算是三方諸侯最正統的一個,出點力是應該的。
……
樓蘭人紛紛去拜祖,湛海藍也帶著王室成員祭告歷代樓蘭國王,告知發現古城喜訊,同時將搬遷漢土的決定報了祖先。
對於搬遷漢土的事,樓蘭人沒什麼牴觸,畢竟古城發現已經確定他們是三苗後裔,有三苗血統的大部分地區,楚國,兩川,交州,南蠻滇州,現在都是漢土。
而且沒人對越來越缺水的樓蘭有很大希望,雖然他們眷戀這片土地,可是這幾百年環境的急劇惡化,並且從古城看出了他們以前這裡海洋直到海頭城,那一百年幾百年後,這裡不復存在也不為奇。
樓蘭與漢文化相近,融合進漢族沒有太大心理障礙,湛海藍宣佈樓蘭併入大漢後,除了一些老人傷心落淚,大部分人都是沉默。
如果樓蘭很好,生存富足,他們不會離開,可是現在的情況,他們也只能接受上天的安排。
何況這次地陷的大地震,已經毀掉了大部分樓蘭人的家園,這些人只能寄居在王宮,靠救濟過活,如果找不到出路,他們也只有死路一條。
大部分樓蘭人都已經決定搬遷。
而自然的,劉璋宣佈大漢的領土延伸到孔雀河,樓蘭都護府改名樓蘭校尉部,與高昌的戊己校尉部地位等同,管理玉門關外樓蘭全境,代督若羌等東部國家。
安頓樓蘭後,劉璋帶著東州親兵,兀突骨的藤甲軍,蕭芙蓉的白杆軍,蘇藍的弓騎兵,以及五千莎車騎兵,返回玉門關。
……
江東,吳城。
自從衛溫奇襲建業成功以後,江東的人再也不敢搬遷都城了,用柴桑換回建業以後,雖然在恢復建業的水港,但是再也不敢定都建業。
吳城東郊仙人谷是孫權煉丹修仙的地方,仙人谷這名還是孫權起的,此時正雲霧蒸騰,孫權穿著道士白袍,手拿拂塵,盤坐在一丹爐旁,閉著眼睛,口中唸唸有詞。
張昭走到山谷口,看著裡面的白氣,搖搖頭,可是還是難掩臉上喜色。
“這算什麼人主啊,整日煉丹修仙,做白日夢。”張昭說了一句。
“這樣不更好嗎?”張紘微笑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