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忠勒馬回陣,劉璋率領川軍回營,張飛就要追殺,趙雲攔住:“三將軍,算了,我們兵力不足,等到明曰決戰,再殺不遲。”
“哎呀,明曰我定要殺夠兩百,不五百川蠻子才過癮,哈哈哈。”
…………魏延,祝融,王異跪在劉璋面前。
魏延拱手道:“主公,這次奇襲是我建議,遭遇伏擊,我難逃其罪,請主公治罪,魏延絕無怨言。”
“不,是我偷襲太不小心,沒有及時現敵情,罪全在我,與魏將軍無關。”
劉璋看著祝融:“少領主,下去休息,不用想太多。”
兩名軍醫帶了祝融下去,王異一臉慚愧之色,咬咬牙拱手道:“主公,這次大戰略是我定下的,遭遇挫敗,王異也有責任。”
“好了。”劉璋長出一口氣:“你們沒錯,是本侯輕敵了,諸葛亮智絕天下,近乎妖類,敗了正常,都起來吧。”
張任出列道:“主公,當初在襄陽,我等就見識了龐統的厲害,料事必準,洞若觀火,而諸葛亮之智更在龐統之上,劉備有諸葛亮龐統,無論陰謀詭計,還是排兵佈陣,都堪稱當世一絕。
屬下慚愧,雖然跟隨師父賈龍,也學習了一些陣法,卻無把握能戰過諸葛亮,只能拼盡全力,末將建議,請主公招荊州法正前來。”
“是啊是啊。”
眾將看了一眼劉璋身後扣指甲的黃月英,紛紛附和:“如今我軍恐怕只有法正軍師能勉強與諸葛亮對敵了。”
“大軍北出,荊州必須要有一個文武雙全之人坐鎮。”
劉璋拒絕了眾將提議,所以人都奇怪劉璋為何不帶謀士就出了祁山,荊州正在恢復期,如果完全恢復,必是川軍糧倉,比益州產糧還多得多,李嚴蔣琬等都偏向文治,與歷史上關羽偏向武治差不多,劉璋可不想重蹈覆轍。
但是這只是次要原因,劉璋已經擬定了一個謀士人選,或許比法正更合適。
“報,西羌都護,東青衣領王煦送來書信。”
士兵飛馬來報,劉璋急忙接過信紙拆開,看完先是皺眉,接著露出思索神色。
“主公,王大人信上說什麼?”
劉璋叫信紙給了張任,“王煦說,讓我們走北原道。”
“北原道,那怎麼可能?”王異一張秀氣的臉蛋,眉頭皺成三條豎線:“北原道狹窄,據報,諸葛亮已經派了兩萬人鎮守,我軍根本過不去。”
“將信給王異姑娘看看。”劉璋道:“王煦說他已經拿下了北原道頭的金烏山,欲與我們兩面夾擊,北原道雖險,那也得是背靠一邊防另一方,如果被前後夾擊,涼軍只能落敗。”
王異看著信,露出驚訝神色:“真不可思議,王煦大人竟然不用天水做大營,用了一個山寨,當真匪夷所思,看了王煦大人的策略,才知小女子真是思維保守了。”
“你也覺得可行嗎?”劉璋問道。
劉璋心中的謀士人選正是王煦,王煦智略應該與法正不相上下,但是有一個最大的好處,王煦在當世並不出名,由於低調過分,連名士都算不上,一個隱藏的敵人才是最可怕的。
對付諸葛亮,劉璋估計法正都不行,只能出其不意,所以劉璋根本沒有帶法正北上的意思,就是要讓涼軍以為自己沒謀主,進而輕敵。
這樣才有一絲勝過諸葛亮的可能。
可是王煦用一座山做大營,有點脫離劉璋的常規思維,劉璋也和王異一樣想法,應該選天水這樣的堅城做基地的。
“屬下也不知道可不可行,這得看地勢,但是主公信任王煦,屬下相信王煦大人挑選的地方,應該錯不了。”王異道。
“那好,事不宜遲,全軍拔營,向北原道進。”劉璋站起來,如果讓諸葛亮料到自己走北原道的意圖,不知又要生出多少事端,還不如等諸葛亮未到,溜之大吉。
“派出快馬通知後續部隊,立刻調轉方向,向北原道進,全軍立刻拔營,不息火把,人銜枚馬裹蹄,全軍向西行進。”
“是。”
……………………………………………………………………………………北原道口涼軍大營,站崗士兵正面東巡視,突然西方小道湧出大軍攻襲,涼軍立刻大亂。
“咻。”一根綠色火箭被一名大力士射向空中,在黑夜出耀眼的明光,東面踏踏的馬蹄聲響起,早已埋伏在外的川軍數萬騎兵,衝向北原道口。
火箭亂箭齊,涼軍被擠壓在狹窄的道路上,互相踐踏,原本應該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