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了一個‘三’代表三郎,根本不提李三郎真正的名字。
昨天晚上聽到這個訊息的高力士並沒有立刻叨擾李隆基,而是李隆基今日剛起的時候,高力士才將這個訊息稟告給李隆基,李隆基聽後大罵太子是個大混蛋,不過李隆基卻也沒有辦法整治這個混蛋,畢竟他也知道太子所說是真的,要是真查的話,這查到最後自然是要落到自己的頭上。
對於李瑁的消失,李隆基也是萬分的愧疚。可以說太子這樣做真的對自己一點好處都沒有,現在李隆基愧疚,說不定這太子之位就落到了李瑁的頭上,不過現在的愧疚不代表以後的愧疚,而且有時候懦弱的人爆發起來甚至堪比那些不懦弱的人。
不過現在李隆基愧疚,自然是要補償惠妃母子,直接讓高力士擬旨給武惠妃,聖旨上雲:“壽皇妃奉諭梨園執教,賢淑端莊,恪盡職守,深有成效,梨園總管奏請加冕,聖心大悅,甚慰,冕之。”
李隆基不傻,知道這事兒是自己的不對,而且要真是熱鬧的武惠妃,說不定楊玉環從此就不能到梨園來了,所以李隆基自然是要下旨加冕楊玉環,讓武惠妃高興,這樣楊玉環才有可能過來,他也才有可能在見到楊玉環。
不過高力士卻是拿出一封昨夜楊玉環連夜讓謝阿蠻送過來的小信。
信上雲:三郎如面,玉環梨園執教,不幸惹出嫌疑,母后有疑,壽王有疑,疑在玉環終可辯白,然疑在三郎,玉環心中難過,三郎無辜,三郎又無從辯白,玉環心中何安,且壽王夜間離家出走,王府大亂。玉環王府主內,不克分身再赴梨園,玉環梨園任教乃蒙三郎推薦於父皇,今玉環教習不再仍請三郎請旨於陛下,再會之期,期盼乃玉環,三郎雙雙洗雪之日,忘年知音歡娛宮商之時,切切,玉環小字。”
楊玉環終究是個不諳世事的女孩,昨天晚上回到房中之後,原本對‘李三郎’還有疑慮的楊玉環不由得又是想起上次她逼問‘李三郎’時候高力士從一旁經過的事情,不由得一下子疑慮全都沒有了,認為壽王和武惠妃都只不過是誤聽謠言罷了。
所以楊玉環寫了這麼一封小信,讓謝阿蠻連夜送到了梨園交給裡李龜年,而李龜年又連夜交給了高力士,高力士這才念給李隆基聽。聽到此信之後,李隆基一下子的怒火全部消失了,也一下子意識到自己的似乎是做錯了什麼,楊玉環只不過是一個女人而已,要是輪到傷害最大的恐怕傷害最大的就是她了。
而楊玉環信上甚至連太子大鬧壽王府,送去綠帽子一個字都沒有寫到,看的出來楊玉環對於‘李三郎’這個知音非常在乎,甚至也可以說是楊玉環嫁入皇室以來唯一的一個知己,不過李隆基可是知道太子大鬧壽王府的事情。
原本李隆基準備朝會上貶謫太子的事情,現在也只能裝糊塗了,甚至連太子去壽王府送去綠帽子這樣是事情都不會再提。
而此時距離朝會僅有一個時辰。
李隆基的旨意已經傳到了武惠妃的手上,忙碌的一晚上的武惠妃接到這個聖旨,只能哀怨的嘆了口氣,並沒有多說什麼,表面上看這道聖旨是給楊玉環臉上貼金,但是實則那是王八吃秤砣,鐵了心要把楊玉環留在梨園之中。
而且這聖旨上面的意思也非常清楚,那就是讓武惠妃把楊玉環送到梨園去,不得不說武惠妃體會聖旨意思的功底,李隆基發這道聖旨的時候就是讓武惠妃把楊玉環送到梨園去,而現在接到聖旨的武惠妃一下子就體會到了這個意思。
太子這樣一鬧,楊玉環勢必不會去梨園,這時候就要武惠妃出面把楊玉環送到梨園,至於這個舉動顯然也是向世人宣佈我武惠妃一家問心無愧,我們家的媳婦沒有出軌,梨園之中也沒什麼什麼能夠帶綠帽子的人。
武惠妃不禁也是怨嘆道:“兒子都不知道跑到哪兒去了,還讓我把媳婦送到梨園去,我的命怎麼這麼苦。”
一旁的李林甫也是趕忙勸慰道:“苦盡甜來,苦盡甜來,誰敢抗旨啊。”
不得不佩服李林甫的老謀深算,其實這一切都在李林甫的掌控之中,如果壽王聽話一點,對於楊玉環的感情淡一點的話,恐怕這李瑁就真的能夠在李林甫的輔佐下當上太子,甚至還能當上皇帝。
不過當楊玉環接到這個訊息的時候,楊玉環厲聲道:“我抗旨。”楊玉環給‘李三郎’的那封小信上面已經寫的非常清楚了,那就是從今以後不去梨園了,而現在武惠妃卻又讓楊玉環去梨園,楊玉環那裡肯去。
聽到楊玉環抗旨的武惠妃立即眉頭一皺,責問道:“你抗旨?你不要命啦?”
這次楊玉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