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想起來現在人家李林甫的兒子死了,自己在這兒笑,不是忌諱嘛,也就低著頭趕緊走了。
第二天,李林甫就低調的將兒子下葬,對於郭大富的描述李林甫自然不用質疑,而且他也知道兒子從小就有這麼一個病,但是這並不代表李林甫原諒了王一飛。李林甫是一個低調的人,用別人對他的評價說就是喜怒無常,普通人根本就看不出來李林甫在想什麼,更不知道李林甫下一步棋到底要往那裡走。
所以李林甫這麼低調的將兒子埋葬了,並不代表著李林甫會善罷甘休,相反他已經完全的注意到了王一飛。
而同時李浩入葬這一天,王一飛也是直接讓雜誌社在最新一期的期刊上面寫了一封名為‘論官二代追女不成,威脅家屬之事’說的自然就是李浩,文章一經發出,立馬引起強烈的凡響,而這篇文章的作者自然就是王一飛,王一飛也不隱瞞直接把所有事情的經過都寫上了,百姓們自然有分辨。
而且現在長安更多的底層百姓對於這樣的高層趣事也是非常喜歡,看過之後更多也是張口就罵李浩是個混蛋,這也就是王一飛要的目的,那就是達到民憤,到時候即便是李林甫想狡辯,他也不敢跟所有的民眾反駁。
這民就是天,即便是李隆基也不敢輕易做一些引起民怨的事情,要知道這裡可是古代,要是你丫敢欺負百姓,而且還喧鬧的天下都知道,那可是會起義的,雖然李隆基有兵權,但是真的弄的民怨民憤想必這起義軍自然也不會特別少,而且這裡是古代,想扳倒一個君主的難度並不是非常高,只要借勢就可以。
所以君主們才都說民就是天,而且這些宮闈秘事也是不敢隨便亂傳,但是現在王一飛直接將這件事情公佈天下,那就是想要個說法,現在李浩已經死了,要是李林甫追究王一飛的話,勢必會引起民憤,到時候直接找兩個人煽風點火,這長安城可就亂了,要是李林甫不追究的話,那正乃王一飛之意。
王一飛要的就是李林甫不追究,你好,我好,大家都好的局面。
當李林甫看到這篇名為‘論官二代追女不成,威脅家屬之事’文章之後,不禁也是微微皺眉,直接讓人查了查這個文章的出處以及雜誌社的所有人,李林甫查事情自然是快,不到半天的時間就知道母后的人是王一飛,而且這篇文章也是王一飛寫的。
看到這一幕,李林甫憤怒的都把那本雜誌都給撕爛了,不過同樣李林甫也想到了一個辦法,他直接找到了咸宜公主的駙馬爺,也就是武惠妃的女婿楊洄,讓楊洄去給李林甫稟報此事。
至於李林甫為何不去,這文章說的就是李林甫的兒子,李林甫去那豈不是有點忌諱,所以還是找個人去,而且李林甫讓楊洄去說自然不是讓楊洄直接說李浩就是對的,李林甫比較精明直接說告訴楊洄說這篇文章有損社會和諧,這樣的文章咱們最好就不要出現了,至於後續結果,那就是看李隆基的意思了。
如若要是讓王一飛知道這些的話,王一飛肯定會讚歎一句,尼瑪現在就開始和諧,看來中國自古以來和諧文化源遠流長啊。
不過等楊洄稟報完畢之後,這篇文章還真的被和諧了,當然是直接別李隆基和諧了,不過雜誌社卻沒有被和諧,而是李隆基發了一道聖旨給王一飛,讓王一飛少寫點這樣的文章,至於為什麼不把雜誌社和諧的原因也是有兩個的。
其一,王一飛是李隆基的人,那是李隆基為了抵抗郭大富而專門設立的人,而且王一飛最近發展的十分不錯,也給李隆基進貢不少稀奇的玩意兒。
其二,李隆基看到雜誌的時候也喜歡看上面的短篇小說,這李隆基喜歡的東西自然不能被和諧掉,李隆基也被上面那種妙趣橫生的情節,以及簡練的文字風格給吸引了,所以才沒有和諧。
至於聖旨上面也只大讚雜誌社的改革創新,說雜誌社甚至都比翰林院都有過之而無不及,等誇了一通之後,才說那篇文章有錯,讓發一個宣告,證明那篇文章純屬虛構。
對於這個結果,王一飛自然是滿意的不得了,這李隆基喜歡看的自己的雜誌,那也就是說雜誌社得到了政府的認可,雖然王一飛對李隆基挺不滿的,但是李隆基只要喜歡的東西,所有的上流勢必都要跟風,這樣一來整個社會不就徹底的流行自己的雜誌文刊了。
麥當勞就是一個最好的例子。
而且最重要的是,透過這件事情來看,李林甫現在也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短期時間內不會對自己發起攻勢,最起碼明面上不敢說自己的不好了,雖然李林甫是權臣,但是你終究是臣,不是君,所以那些權勢也都是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