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派出小股騎兵,聯絡各地零散的英印敗軍。
南下追擊部隊距離國防軍和太平軍的主力最近也有一百五十里,但英國人從沒想過包吃掉這支孤軍深入的部隊。軍隊計程車氣低迷,鬥志敗壞,士兵們已經半點戰鬥的意願都沒有了。這個時候打阻擊戰還靠譜,去打殲滅戰,只會自尋死路。可能軍隊在運轉當中,自己就會崩潰瓦解掉。
不過,在零散的英印軍隊沒有趕回來之前,這裡的英軍就只能依靠他們自己來扛,還必須要堅持的住。不然,主導這一切的長官、將軍們就要揹負上主動丟棄兩三萬英印軍隊的恥辱了。
永盛不過就是一座緬甸小城,一萬英印軍以此為據點,準備跟圍上來的中國國防軍來個‘魚死網破’,這就是‘困獸猶鬥’。
對於英國人的企圖,追擊部隊的主官們看得非常清楚。所以,戰鬥一打響,國防軍那就是在全力以赴。
而被自家長官和對面的敵人逼到絕路的英印部隊,上上下下也都變得瘋狂起來。
想想看,他們從內比都一路潰敗的逃來仰光,還沒安下心神呢,中國人追來了,他們又被上峰丟出去送死,人不瘋狂才怪呢。
也是因為現金仰光的英印軍都是對英國比較有忠心的部隊,不忠心的人早就在半路上逃跑、潰散了,究其根本原因是這些部隊的軍官發揮了作用。
這些直接掌控部隊的中基層軍官90%都是英國人,他們不願意對中國投降,即使現在被逼上了絕路。這些人的反應也不是希軟的投降,而是拼死的抵抗。
失去了全部的重武器不算什麼,永盛有的是小河。最重要的是永盛城太小了,小的讓英軍部隊只能把絕大部分的主力拉到野外,依靠野戰工事與中國國防軍進行戰鬥。一切的努力也不過是暫時的推遲了他們的覆滅而已。
一萬多英印軍隊在永盛只堅持了兩天一夜,當第二天太陽偏西的時候,中國國防軍發起總攻之後,兩個小時永盛的戰鬥就結束了。一萬多英印軍隊,只溜走了三四千人,餘下的不是戰死就是被俘虜。
第七百零六章希望和前途
天色漸漸黑了下來,眼看太陽就要落山。夕陽映照在海面上,把海水渲染的如鮮血一般紅。
這裡是伊洛瓦底江口,他們面前的就是大海。
從內比都戰役失敗到跟隨敗兵逃竄,路途跑了二百多里,終是在一次戰鬥中被中國人打散。這支三四千人的英印軍隊沒有再向著南面的仰光跑去,而是岔開了道路,沿著伊洛瓦底江跑到了大海邊。
英軍跨不過大海,他們只有召喚英國人的艦隊。伊洛瓦底江口平原是標準的沖積平原,地勢平坦,沒什麼好的港口。現在這支英軍所在的地點只是一個很普通的海港,一千噸級的軍艦都過不到,平日走的全是緬甸人的老式海船或是破舊的小火輪。
現在,戰火燒到了伊洛瓦底江口平原,這個小港自然就變得空蕩蕩的了。沒人敢把自家的船隻放到英國人的眼皮底下,誰不知道這些日子裡英國人一直在吃敗仗,大批的軍隊狼狽逃回了仰光,英國人要坐船跑回印度的訊息早就在下緬甸沿海傳開了。
所以這支潰軍來到海邊的時候,看到的就是一個空蕩蕩的只餘幾艘小漁船的海港。甚至連港口的倉庫裡,都幾乎被搬空了。只剩下半倉大米和一堆木頭。
負責這支英軍潰兵的人叫尼爾森,尼古拉斯。尼爾森,蘇格蘭人,英國陸軍中校。帶領著一個團的騎兵部隊,可在內比都戰役中半點作用都沒有發揮出來,就被裝甲營完全粉碎。
尼爾森一點都不敢在路上停留。縱然他已經聽到了訊息,知道中國人的追擊部隊是去仰光方向了。但他還是不敢停留。因為在追擊部隊的背後還有中國人的主力部隊。而缺少重武器,甚至步槍都配不起全的他們。若是被中國人發現了,除了投降和戰死,將再沒第三條路可走。
尼爾森只想早日去到安全的地方,這種睡覺時候都要睜隻眼睛的日子他過夠了。他需要去印度,去到安全的印度。所以尼爾森帶領部隊直奔大海,直奔港口。結果自然是失望,看到港口裡一條像樣的船隻都沒有,他很失望。
可是在接到博格離傳來的電報後,他心中又充滿了慶幸。因為他熟知的布拉德利少將陣亡在了永盛。英軍在那裡至少損失一萬人。
“應該感謝上帝,讓我們這個時候在海邊,而不是可悲仰光。”
中國人只用了兩天的時間就拿下了永盛,數百里的奔波似乎根本就沒有疲勞著中國人。他們都是怪物,一群怪物。就像不死軍團,無有疲勞和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