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部分(2 / 4)

小說:穿越1862 作者:蒂帆

胡家玉還不足五十歲,李鴻藻更年輕,汪元方年紀縱大,可老當益壯,身體還好。一旦塵埃落定,曾國藩三五年裡想要走進軍機處可就千難萬難嘍。

而三五年後,湘軍還會剩下多少呢?羽翼散盡的曾國藩,就是入軍機了,與眼下局勢也有天地之別。

結果恭親王的大好局面就敗在了曾國荃的一封彈劾上,李鴻藻之事正進行到節骨眼上,恭親王大佔上風,胡家玉就不得不滾出了軍機處。而他候補的帽子一被摘去,這輩子再想帶回來已經不可能。

這種情況下,恭親王在曾國荃被官文使人彈劾的時候,還能替曾國荃說話,那恭親王奕?就不是人了,而是聖母瑪麗蘇了。

話說到這裡,實際上張守炎要給劉暹上的課才剛剛介入正題。

之前那些全都是背景介紹,恭親王如何就李鴻藻奪情這件事上與守舊派過招,才是張守炎要給劉暹講解的重點。

“恭親王智謀當真出眾。元渡該仔細思量其中奧妙,以補益自身。下面我於你道來。”

“按理,恭親王應該是盼著李氏趕緊回家守孝。但怎奈兩宮對李氏十分的倚重,若唱反調,勢必招致麻煩。此際恭親王就靈機一動,迎合兩宮太后,力主李氏奪情。

他真的想叫李氏仍留京中嗎?絕不是。

恭親王這是欲擒故縱,他不僅想要撬掉李氏,還要將違背聖意的帽子結結實實地扣在守舊派的頭上。”

李氏,乃至整個守舊派,也可稱為頑固派,全都是高唱“立國之道,尚禮義不尚權謀;根本之圖,在人心不在技藝”,主張“以忠信為甲冑,禮義為幹櫓”,抵禦外侮的主兒。這群人全是儒教理學家,抱定了中國傳統儒教道德。如此,母親逝去守孝三年就是天經地義的,不容更改之事。

李鴻藻必須如此認為,其同道倭仁、徐桐、宋晉等人亦該持這樣的觀念。而事實上他們也是這麼做的,並沒有因為李鴻藻身居軍機大臣之位就有所他想。

第一百三十一章竹籃打水一場空

劉暹眉毛挑了挑,對於守舊派,他是很不屑的。尤其是倭仁那非常著名的一句話:“以忠信為甲冑,禮義為幹櫓”,牛掰到直接登上了天朝的歷史教科書。

這該是何等的‘理學’啊。刀槍不入嗎?

張守炎並沒有對劉暹那滿臉的諷刺不予置否,只是自己繼續往下說:“兩宮召見倭仁、徐桐、翁同龢三人,問及李鴻藻奪情一事,倭仁奏請此舉“於禮未合”,徐、翁亦在旁附和。”

“恭親王待偵知守舊派之意向後,這個最希望李鴻藻丁憂的人,在表面上,在面對兩宮太后的時候,卻以皇帝學業和心性為重,最堅定的主張李氏奪情。”

“次日一早,恭親王率軍機處諸大臣赴弘德殿晤談奪情之事。恭親王先是傳懿旨,表達“留李某系不得已苦衷”,接著力勸眾臣識趣,勿再拘泥於道德約束。倭仁等人依舊據理回答,強調不可違背禮制。”

話聽到這裡,劉暹忍不住笑了。他已經明白張守炎口中恭親王‘欲擒故縱’四個字的含義了。恭親王果然有心機。

對於即將落入圈套的守舊派他是一點都欠缺好感。其實在劉暹看來,所謂守舊派們,無非就是一幫名義上講求道學,實際上卻是因利益而結盟的政治勢力,哪有什麼真正的天道性命可言。雖然在這件事上,不管李鴻藻等人是真心還是假意,至少是做出來了。這一點還是值得表揚的。

就像後世有不少人贊曹貶劉,說劉備腹黑虛偽,可劉暹也覺得——劉備縱然真是虛偽假善,人家也是虛偽一輩子,假善一輩子。

張守炎臉上浮起笑,劉暹的悟性很好。

“經過一番較量,恭親王一派成功造成一件“既定事實”:李鴻藻之所以要堅持守制三年,非僅是個人意願,還有背後整體守舊派們的支援。於是經恭親王等人這麼回稟,兩宮自然大為光火,責問“倭仁等既以奪情為非禮,何妨於前次召見時據實陳奏?乃爾時並無異議,迨兩次降旨慰留後始有此奏,殊不可解。”

慈安慈禧倆**該是感覺自己被別人拿來刷清譽了。劉暹心裡且道。而讓兩宮對整體守舊派心生不滿甚至產生不信任,這便是恭親王一派人所追求的最好效果。

事實也卻是如此。兩宮很生氣,後果很嚴重。

“半個月後,恭親王一派與頑固派雙方主要人選齊聚東暖閣,接受兩宮質詢。二位太后詰問倭仁等人,“何以復有此奏,豈汝等不諒苦衷耶,抑別有意見耶?”恭親王亦從中煽風點火,守舊派完全陷於恭親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