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子是不是就是用金鋤頭鋤地,至少他們知道當今坐在皇位上的是偉大的聖天子——李世民陛下。他們在田間地頭勞作中的時候,心中對於這個皇帝陛下也是非常的尊敬,因為這些年他們交的稅收少了,能吃飽肚子了。在他們的眼中誰能讓他們不捱餓,那麼誰就是他們心中的好皇帝,而不是說誰誰誰又要選幾個秀女入宮,就是千古昏君,誰誰誰。要修建一座金碧輝煌的宮殿,那麼就是一個暴君。他們只在乎田裡的莊稼長得好不好。身上的衣服會不會讓他們受凍,家中餘下的糧食夠不夠一家老小吃到今年的新糧出來。反而是那些有著足夠的權力。吃穿不愁,家中妻妾成群的官老爺,才會在乎,什麼皇上又要選妃了,皇上又要修宮殿了。那是因為他們嫉妒,嫉妒皇帝想娶多少妃子就能娶多少,哪怕放在宮中一輩子也見不上面都行,他們嫉妒皇帝能夠住那些金碧輝煌的宮殿,而不是他們住進去。所以他們才會這樣竭力的反對。這不是明君所為。這不是聖君應有的風範,這不是帝王應做的事情,總之,這些人其實就是因為自己沒有坐上那至高無上的寶座,才會這樣心理扭曲。
當然其實也有很多人是真的因為這個帝國還太窮,還有無數的百姓衣不裹體,還在被寒冷和飢餓所威脅,他們心中真的是為了這個國家,可是這樣的人又有多少?簡單的來說:最為著名的大唐直臣魏徵來說吧。他被李二譽為人鏡,在他逝世的時候李二曾言:“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魏徵死了。朕又少了一面鏡子!”
可是他真的願意做這樣一面人鏡?不是的,他並非是願意這樣以頂撞李二為樂。他並不是真的為了這個帝國,為了大唐百姓。而是因為他知道自己要是像是別的大臣一樣,兢兢業業的為李二辦事,是得不到李二的賞識的,因為他的出身決定了他不能成為房玄齡,杜如晦,長孫無忌這樣的李二的肱骨之臣,因為他在玄武門之變之前是太子李建成的手下的第一謀士,並且在數次的為李建成出謀劃策欲致李二於死地。哪怕當時是各為其主,但是他定然得不到李二的真心的賞識。於是他決定做一個直臣,處處和李二做對,不讓李二過得舒服就是他最大的存在價值。這麼一來他既可以讓李二重視他,重用他,離不開他,還有一個另一個目的,那就是為自己的舊主子李建成報復李二,因為只要有他在一天,李二就不要想著過上好日子,只要稍有一絲的不合規矩的,就會遭到他的嚴厲的指責,而且李二還不能將他怎麼樣。
這其實是一件很明顯的事情,那就是李二在魏徵生前的時候對他是十分的重用,但是在他死了以後,為何會對他進行鞭屍?魏徵這傢伙難道真的沒有為自己的後代考慮過麼?尤其是他的長子神智並不是非常的清醒,屬於智障,生活自理都很困難,他就不想討好李二,讓那可憐的兒子在自己死後能夠過得好一點?可是他沒有,這是為何?因為他知道自己不管怎麼做,李二都不會真的將他放到和天策府的那群人一樣的地位。哪怕為了維護他的聖明君主的顏面,也不會對他的後人有絲毫的照顧。
跑題的有些遠了,三天時間已過,這一天是放榜的日子,這是大唐第一次的科舉,也是天下寒門士子第一次見到出人頭地的曙光,所以在這一天,在長安城的一百零八個坊市,每一個坊市之前,都張貼了這一次科舉中舉的考生的名單,大紅的底色,在這個時代沒有紅紙,所以這一次使用的是絹帛,在這絹帛之上,用的是金色的漆,然後尚書省的書吏抄譽而成。能夠在尚書省做一個書吏,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他們每天都要在無數的奏摺之中挑選出真實可信的,然後呈給尚書左樸射長孫無忌,最後在呈交給李二御批。所有的奏摺在呈上去之前都要由他們先抄寫一遍,檢查有無錯字。當然更深層次的原因就是怕有人在這些奏摺之上做手腳。所以成年累月下來,這些書吏都寫得一首好字。
“皇帝詔曰:今次科舉,一級甲等第一名:李乾;第二名:長孫衝;第三名:馬周……”無數的學子在每一個坊市的門口圍著那一張張的榜單,有人高聲的唸了出來,當然也有人在榜單上看了一遍又一遍之後,發現沒有自己的名字,於是失魂落魄的離去,當然更多的人是在這個時候議論紛紛。
“這個李乾是誰?一級甲等第一名,這就是頭名狀元啊!而且還是第一次科舉的狀元,這是留名千古的大好事,只是這個李乾是誰?為何從未聽聞過?”一個學子這麼說道。(未完待續。。)
第二十八章 一日觀遍長安花
“就是,從未聽聞過,像是清河崔氏的崔遠端,太原王氏王建,范陽盧氏盧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