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災難,那就是所有的吐谷渾的土地,都出現了虜瘡,所有的吐谷渾人都被這種恐怖的災難瘟疫給感染了,存者十不足一,真是上蒼眷顧大唐,這個敢冒犯大唐天威的番邦小國,遭到了上蒼降下的天譴,近乎亡族滅種。最近的訊息是吐谷渾人死的差不多了,整個吐谷渾的國土都被他們遺棄,舉族遷徙到了更高的高原上,投靠了高原上的吐蕃。這是一件值得慶賀的事情,諸位愛卿覺得呢?”李二將自己得到的訊息說了出來,這些堪稱絕密的資訊讓,滿朝文武興奮了起來,這真是一個天大的好訊息。(未完待續。。)
第四十七章 長安城外
朝會進行,李二的興致高昂,連帶著那些大臣們都是各種讚美之辭。一個個恨不得將大唐說的是上蒼最鍾愛的寵兒,李二是老天爺的私生子一樣,總之誰要是敢招惹,那麼就是亡國滅種的結局。由此可見其實所謂的阿q精神不僅僅是在那一段特殊的歲月中才有,而是源遠流長的從老祖宗那裡遺傳下來的。
李寬看著這些都在自說自話,沉浸在無盡的幸福之中的官員們,不禁感到一陣的難受,同時在心中也更加堅定了遠離朝堂的決定,偶爾上朝一次就將自己噁心的不行,要是每天見到這些人的嘴臉,那麼自己還有命在?對於這幫子擅長各種腦補細節,各種自我陶醉的大臣,李寬悄悄地向著佇列的邊緣挪了挪。
時間就這樣一點一滴的過去,在這些站在大唐最高的行政殿堂中不做什麼正經事的官員們的各種阿諛奉承下,李二也變得飄飄然起來。但是他還儲存著最後的理智,沒有徹底的相信什麼大唐真的是天下無敵,寰宇無雙,在他的心中對於周圍的那些遊牧民從未放棄警惕之心,現在吐谷渾的沒有了,那是因為瘟疫,可是吐蕃呢,高麗呢,遠在西北的回鶻呢,還有薛延陀,甚至更遠的昭武九姓,這些都是李二的假想敵,他從未曾想過天下太平。
不管怎樣,現在的氣氛是李二想要的,大唐初立到現在一直都是如履薄冰直到現在,哪怕這些年大唐的國力開始回升,可是面對四周這些虎視眈眈的非我族類。還是有些力不從心,或者說還未做好大戰的準備。大唐不像是那些異族,這些小小的只有幾萬人。十幾萬人,最大的高麗也不過就是數十萬人,只相當於大唐的一個郡縣的人口,只要稍有些天災**就會到達山窮水盡的地步,到那個關頭除了到自己富饒的鄰居那裡去搶掠,他們就沒有第二條路好走。而且人少也就意味著他們機動性就強,這也是一個很大的優勢。三軍未動糧草先行,大唐太過廣闊,使得需要駐守的邊防是在是太長。對於整個國庫也是一種龐大的負擔。
不管怎樣,大唐要是沒有做好全國百姓萬眾一心的情況下,是無法支援一場大的戰爭的。這種情形造成了這一次吐谷渾的事情成為大唐一個重要的拖延手段,那就是利用這一次的吐谷渾的瘟疫,塑造大唐受到上蒼眷顧的形象,使得這些虎視眈眈的想要入侵的異族心中稍有顧忌,拖上幾年大唐緩過勁來了就什麼都不怕了!
李寬靠在一旁的庭柱上,自顧自的打著瞌睡,對於這些歌功頌德。有那幫文臣就夠了,歡呼鼓掌,那幫子武將也是最好的拉拉隊,自己就這樣悄悄地偷偷懶好了。
在朝會上打瞌睡。這是李寬的慣例了,不管是慶功還是什麼處理政事,他都提不起精神來。因為這滿朝文武的慶功方式不過是歌功頌德,大拍李二的馬屁罷了。這樣的慶功對於李寬來說沒有絲毫的關係,還不如和自己手下計程車兵在軍營中大吼大叫的大口喝酒大塊吃肉來得痛快。
李寬在偷偷打瞌睡。將身子藏在庭柱後面,能瞞得過滿朝文武,但是卻怎麼也瞞不住那幾個一直都將心思反正該他身上的人,李二看到李寬的表現心中一陣無語,這小子這是在做什麼?睡覺?真是豈有此理,昨夜大半夜的在朱雀大街上晃盪,真是不讓人省心。長孫無忌見到李寬的表現,心中一陣竊喜,這個楚王殿下似乎對於朝政不是很感興趣,這是一個好事兒,至少他對太子的威脅要減少大半了。最後一個在關注著李寬的不是別人,卻是坐在李二龍椅一旁的一張椅子上的袁守誠,這位大唐的國師大人,他長長的鬍鬚垂在胸前,身上穿了一件葛衣,長長的衣襟垂下,舉手投足間大袖飄飄顯得很有神仙氣象。此時他正微笑著看著那在一邊躲著打瞌睡的傢伙:“這小傢伙已經長這麼大了,白虎見血,實在是銳不可當啊!以後帝國邊防無礙矣!”
當然這些話他卻沒有說出口,而是轉過頭別有深意的看了一眼從龍虎山來的那一位,然後在對著道言禪師微微點頭致意。三個年歲加起來超過三百歲的老傢伙一個個都是面色紅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