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就全心全意了無牽掛了。
當他奏響那第一個鼓點的時候,他就不再打算保留,全力的奏響這一曲塵封數百載的古曲在這個風雪交加的夜裡重現天日,意味著先秦時期縱橫一時的兵家再一次出現在世人眼前。
沒錯,李靖不僅僅是大唐的代國公,不僅僅是一個普通的將軍元帥,他還是現任兵家鉅子。當年春秋戰國時期,百家爭鳴的時代,是何其的壯麗,無數的學派爭相傳播著自己的學識與思想,無數的賢聖相互辯駁,相互質疑。其中兵家是最為強大的幾家學說之一。但是到了秦朝藉著法家和雜家一統天下之後,開始對諸子學說流派進行打壓,當然最主要的還是針對於儒家,秦始皇這位千古第一帝,做出了焚書坑儒的決定,這一下子除了最主要的儒家之外還有別的流派的諸多典籍也被付諸一炬。當然。作為當時最有影響力的五大學說之一的兵家,也是這位始皇帝的重點打擊物件。那收天下之兵,鑄以為金人十二。這項舉措正是針對兵家的。所以在這位始皇帝死後。他建立的帝國直接被儒家聯合各家學說給推翻了。當時儒家選擇扶持當時只是一小小亭長的地痞流氓劉邦上位,而兵家則是幫助西楚霸王訓練出了三千江東子弟。
秦末,雙雄爭奪天下,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兵家敗了,敗在了他們選擇的人選的驕傲上。項羽不屑用別的手段打敗劉邦,一次次的將能夠誅殺對手的機會放棄,最後兵家當時的鉅子做了一個決定:兵家分家。
兵家當時的下一任鉅子人選——韓信,將會背叛出兵家陣營。加入到儒家扶持的劉邦的麾下。就這樣兵家就立於不敗之地。雞蛋不放在一了籃子裡,不管那便贏得最後的勝利,兵家都有條退路可走。
可是最後的結果歷史給出了證明:韓信被呂后和張良兩人鳩殺,兵家的謀劃落空。之後儒家董仲舒向漢武帝進言,罷黜百家,獨尊儒術。這個建議除了一直超然於各大學說之上的道家受到影響微弱之外,其餘的學說流派都被迫害打壓,漸漸的隱匿起來了。但是每一家卻都有著傳承流傳於世間。就像兵家,這一代的兵家鉅子就是大唐軍神——李靖。兵家唯有鉅子才能參研當初兵聖孫武留下來的這一曲《惑心鼓》。這是一首具有魔鬼力量的曲子,它會讓人稱為只會殺戮的瘋子。歷代的兵家前輩無人在戰場上實踐過這首古曲的威力,因為他們都未曾和異族戰鬥過。所以李靖是繼孫武之後第二個在戰場上奏響這一曲戰鼓的兵家人。
講述了這麼多,其實就是交代一個背景。這個時代在表面的繁華之下,有著無數的暗流在洶湧,他們或許是來之朝堂之上。廟堂上的風雨總是變幻莫測。或許又是來至這些隱藏的深不可測的隱秘學派。就像李二對於李寬身後的科學家身懷忌憚一樣,他對這些隱秘的學派也是深深警惕。因為他們無時無刻不想著再一次走上前臺。掀起一股股風浪,然後站在風口浪尖。掌握潮頭。這些人都是些瘋子一樣的人,為了他們心中的學說理想,可以做出任何瘋狂無比的事情。這些人要是缺少管束的話,定然是攪動天下動盪的亂世根源。所以李二一直都很注意這些方面的動靜兒,和那些世家大族一樣,是他的心頭刺。
當然這些暫且都是後話,現在說說這戰場,到處都是殘垣斷壁,廢墟處處。一個個受傷未死的人正在這些廢墟之間呻吟,一具具死透的屍體也伏在這些廢墟之間。戰場上只有低低的呻吟神和著那呼嘯的風身傳得很遠。戰馬也有低低嘶鳴的,那是死了主人的無主戰馬,它們在尋找自己的主人。這些戰馬全都是大唐計程車兵的坐騎,這一戰雖然大唐士兵全都身著重鎧,但是卻仍舊死傷近半。突厥人就跟不必說了,那霍亂人心的鼓聲之下,他們相互廝殺,近乎全部的突厥軍隊在這一場沒有和敵人正面對抗的戰鬥中伏屍在地。就只剩下不到萬人的殘餘潰軍在鼓聲歇止之後倉皇的逃離了,要知道當時在襲營之前,這裡可是聚集了差不多六萬人的突厥軍隊。這一下殺了五萬。
之後就開始打掃戰場了,一個個士兵在廢墟間翻找著,只要遇到還有氣兒的,就上前將那最後的那口氣給他們掐掉。一定要確保他們都死翹翹才會離去,尋找下一個目標。這也是李靖交代的,一個也不留,這一仗不要俘虜。
結果在匯總戰果的時候,李靖才發現,頡利居然在一早就跑路了,這個最重要的大魚居然就這樣溜走了,那怎麼行,於是李靖就下令士兵們百人一隊,四散開來去尋找頡利,抓到頡利的重重有賞。而他自己則是帶著他的親衛,在定襄城等候著後面的援軍的到來。
坐在頡利之前的帥帳裡,李靖命人拿來文房四寶,他要給李二寫捷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