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部分(3 / 4)

他反而便宜了他,押到京城,朝廷自會懲處這惡賊的!”

攻下蔡州後,將領們向李愬請教,“當初你打朗山,打了敗仗反而高興,在吳房殺了敵將,卻不趁勝拿下這地方;這次又冒大雪孤軍深入敵人巢穴,困難再大也不畏縮後退,終於一舉取勝,這是什麼道理呢?”李愬解釋說:

“我故意在朗山失利,讓敵人輕視我們,對我們不多加防備。如果我們拿下吳房,那裡的守敵會逃回蔡州,合力死守;留著吳房不取,用來分散敵人兵力,有利於我們襲擊蔡州。大風大雪,敵人看不清報警烽火,無法知道我軍行蹤。孤軍深入,大家懂得處境危急,要求生必須得拚死力戰,因此有把握大獲全勝。”

(顧鳴)

虞允文統兵抗金

這個驚心動魄的故事發生在岳飛死後20 年的一個秋天。

金國皇帝完顏亮率領60 萬大軍,分四路南下,妄圖一舉滅亡南宋。南宋的皇帝趙構這時已遷都臨安(今杭州)。面對著來勢洶洶的金兵,朝廷裡許多人主張投降,但也有不少愛國將士表示要像岳飛那樣,和金人決一死戰,保住宋朝的半壁江山。

當時,在前線負責抵抗金兵的是大將軍王權,這是個貪生怕死的傢伙,在金軍的進攻下節節敗退,一直退到江南的採石磯;他知道大事不好,帶著老婆和金銀細軟星夜逃離了陣地。將士們失去了主將,秩序頓時大亂。一旦金兵打過長江,採石就會失守,那臨安也就危險了。

就在這千鈞一髮之際,朝廷派了一位叫虞允文的文官去採石慰勞將士們。虞允文接到聖命,日夜兼程,馬不停蹄地往採石趕。沿途,他看到不少王權部下計程車兵,三三兩兩地蹲在路邊,解甲卸鞍,沒精打采。虞允文跳下馬,吃驚地問:“金兵們馬上就要渡江,你們怎麼還閒坐在這裡?”

士兵們無可奈何地搖搖頭:“大將軍都長了兔子腿,我們還留在這兒幹什麼呢!”

虞允文一驚,糟糕!他縱馬疾馳,很快進入採石,察看了地形,只見江對岸的金兵營寨相連,一眼望不到邊際,隱約還聽見人喊馬嘶,軍號陣陣。

金兵那麼多人馬,而王權留下的不過一萬八千人馬,無論如何,是對付不了比自己多三十倍的金兵的。虞允文憂心如焚,連夜趕到離採石80 裡的蕪湖, 想請那裡的守將助一臂之力。誰知蕪湖也很吃緊,一點力量也抽不出來。虞允文只得折回採石,把散兵們招集起來,給大家鼓勵。他說:“現在,敵我力量雖然懸殊很大,但長江天塹還在我們手中,只要大家鼓足勇氣,奮勇殺敵,就一定能死中求生!”

副將時俊大聲道:“可我們是群龍無首呀!”

虞允文心頭一熱,拍拍胸口道:“大敵當前,國事為重,如大家信得過我,我願臨時負責軍務,同諸位一起與金兵決一死戰!”

將士們聽了,激動萬分,七嘴八舌地亂嚷道:“只要你當我們的元帥,我們願以死報國!”“我們就叫你大將軍,虞大將軍!”

虞允文嘴上雖然這麼說,心裡不免有些發虛,因為他僅僅是個中書舍人,皇帝沒有聖旨,他竟敢在這兒稱起了將軍,萬一傳到京都,皇上是不會放過他的。想到這裡,虞允文把心一橫,責問自己:你呀你呀,都什麼時候了,怎麼還在考慮自己的得失呢!眼下,只要能打敗金兵,怎麼都行。

和他一起來勞軍的人都勸他,我們是來勞軍的,何必冒這個風險呢?何況到了這個地步,也不怪我們,而我們卻代他人受過,犯得著嗎!還有人諷刺他,想當將軍想瘋了,跑到這裡來過癮。對於這些,虞允文全然不聽,他說:“身為朝廷官員,不論職位高低,都應該在國家危難時挺身而出。國家養了我們這批人,難道我們就不能以死報國嗎?”

那些人看他態度如此堅決,深受感動,有的表示留下來,同他並肩作戰;也有的連夜逃回了臨安。事到如今,虞允文也顧不得許多了。

當夜,他和時俊等幾位將官設什出一種用車輪激水,在水中行動很快的海鰍船來,並派工匠日以繼夜地趕製了幾十艘,把它們隱蔽在江邊的港叉裡,同時整頓軍隊,做好了迎戰的準備;採石的老百姓聽說要打金兵,紛紛跑來參戰,極大地鼓舞了士氣,將士們個個摩拳擦掌,精神煥發,嚴陣以待。

再說江北的完顏亮,這時已做好一切渡江準備。到了初六那天,完顏亮身穿黃金甲,跳上指揮船,一聲令下,成千上萬艘戰船從楊林渡口出發,乘著江風向江南撲來。不一會,金兵的先鋒船就抵達了江南岸。站在指揮船上的完顏亮不禁一震,怪事,怎麼連一點動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