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部分(3 / 4)

。反間諜處許多工作人員是在戰爭期間被破例徵召錄用的,由律師、學者、正規軍人、記者以及一些遊手好閒的人組成。

反間諜處在英國的重要工作基礎是地區保安聯絡軍官網,總共有12名地區保安聯絡官。他們與地區專員、當地駐軍司令和警察局局長密切合作。艾倫·麥基弗上校領導整個聯絡網。狂風暴雨防卑鄙1680

軍情五處在處理反間諜事務時一直都有一種被掣肘的感覺,那是因為英國法律沒有授予軍情五處拘捕權,它要拘捕間諜必須透過英國倫敦警察局或是別的警察部門,這樣非常容易貽誤戰機,也確實給軍情五處增添了許多麻煩。這種狀況一直到現在也沒有得到改變。

1945年5月,當第二次世界大戰在歐洲結束時,軍情五處著手減少活動,讓大量的工作人員復員,這意味著它的巔峰時期已經過去了。

第六章 冷戰前後的軍情五處

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軍情五處的主要任務是清查英國共產黨的活動和蘇聯間諜的滲透活動,這些行動讓其內部出現了信任危機。特別是蘇聯支援德國建立“柏林牆”之後,情報來源被切斷,一度使軍情五處再次陷入危機之中。

另一方面,戰後的軍情五處也極大地受執政黨的影響,特別是首相對它的信任程度決定了它是“膨脹”還是“萎縮”。這時的軍情五處不再那麼聲名顯赫,它隨著大英帝國的衰敗而有些不盡如人意。許多情況下還得依靠美國的情報機關才能進行有效的間諜活動。但是它高效的運作方式、縝密的組織機構、豐富的作戰經驗仍然是各國間諜不可小視的剋星。

二戰以後,西方的情報機構把注意力轉移到冷戰方面,軍情五處也不例外。它當時的主要職責就是“反諜保安”,防止別國、特別是共產黨國家的情報間諜活動。這一點和美國聯邦調查局類似,但它不享有警察權力,不能進行人身搜查;如需搜查和逮捕,必須會同倫敦警察廳進行。

冷戰結束後,軍情五處的主要任務是打擊國際國內的恐怖活動,包括愛爾蘭共和軍在國內進行的恐怖活動,防止英國核武器、化學武器及生物武器技術的擴散洩漏,調查國內工會以及其他“抗議組織”的政治活動,防範國外針對英國所從事的各種間諜活動。它依靠廣泛的秘密情報人員進行竊聽、監視、郵檢等手段實施自己的職責。

一般情況下,軍情五處僅在英國本土活動,遇有特殊情況或緊急情況,它也執行海外任務。總之,對軍情五處來說,英國的國家利益是高於一切的。在兩次世界大戰之間,英國的情報機構不僅要對付由納粹主義崛起引起的問題,而且還要對付愛爾蘭民族主義問題。

冷戰時期,情報部門和政治家之間的關係一直很緊張。其中一個具有諷刺意味的事件,就是英國首相威爾遜宣佈他自己成了軍情五處的監視目標。1947年10月,他發現有人進入他的家中,一些個人資料被竊,但是卻沒有發現任何破門而入的痕跡。此事發生後,他宣稱自己成了軍事五處的監視目標。他確信軍情五處的右翼成員陰謀反對他,想讓他下臺。據說該陰謀與威爾遜對莫斯科的常規訪問和他與蘇聯政黨的聯絡有關。

14個月後,威爾遜令人吃驚地辭去了首相職務。

那時,不僅是威爾遜,很多威爾遜內閣的高階領導人都成了軍情五處和美國中央情報局的監控目標。除此之外,在整個20世紀70年代,軍情五處還透過它不斷擴大的部門,監視公眾人物、記者、教師、和平主義者、律師和內閣大臣。許多著名人物都成為它的監控目標。

對所謂的顛覆運動的跟蹤持續了很多年,耗費了軍情五處大量的人力物力,建立了數以百萬計的檔案。而與此同時,真正需要關注的地區卻沒有得到應有的注意。例如北愛爾蘭,那裡雖然需要進行大量的工作,但是在軍情五處和其他情報機構(包括軍情六處)的競爭中,那裡卻一直處於低效、管理混亂、錯誤迭出和自相殘殺的狀態中。當時曾有一次由軍情五處領導的行動,其目的原本是揭露宗派主義殺手,但是由於假情報的干擾,最後竟變成針對工黨政府部長們的行動。

到了20世紀80年代中期,英國社會普遍開始反對情報機構對人民進行的監視活動。然而,軍情五處對普通市民的監控不僅沒有減少,反而有愈演愈烈之勢,它對通訊系統的監聽也變得更加普遍。

自1909年成立以來,軍情五處一共公佈了100萬份檔案,涉及100萬個人名。這些檔案大部分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建立起來的。但是,與世界其他地方積累的檔案和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