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部分(3 / 4)

身症狀,預後較好;癌病好發於中老年,且起病較為隱匿,早期症狀多較輕或不明顯,中晚期伴見明顯的全身症狀,如神疲倦怠、消瘦等,預後欠佳。應詳細詢問病史,四診合參,並藉助B超、胸片、CT、MRI等影像學檢查,痰、血、大小便等實驗室檢查,胃鏡、腸鏡、纖維支氣管鏡等器械檢查加以鑑別。

【辨證論治】

一、辨證要點

1。辨臟腑病位辨明屬腦、肺、胃、肝、大腸、腎、膀胱等不同臟腑病位之癌病。

2。辨病邪的性質

分清氣滯、血瘀、痰結、溼聚、熱毒的不同,以及病邪的兼夾;分清受病臟腑氣血陰陽失調的不同。

3。辨標本虛實

分清虛實標本的主次,正確處理扶正與祛邪的關係。

4。辨病程的階段

明確患者處於早、中、晚期的不同,以選擇適當的治法和估計預後。

二、治療原則

癌病屬於正虛邪實,在其疾病的變化過程中,正與邪之間相互消長,不斷變化,所以癌病治療的基本原則是扶正祛邪,攻補兼施。要結合病史、病程、四診及實驗室檢查等臨床資料,綜合分析,辨證施治,做到“治實當顧虛,補虛勿忘實”。早期邪盛正虛不明顯,當重在祛邪抗癌,採用重攻輕補的原則;中期正氣日漸耗損,宜攻補兼施;晚期正氣虛弱,重在補虛扶正,輔以祛邪抗癌。術後患者雖以扶正調理為主,但常餘邪未盡,易於復發轉移,仍以扶正與祛邪相結合。總之,以扶正不留邪、祛邪不傷正為原則。扶正之法主要是根據正虛側重的不同,並結合主要病變髒腑而分別採用補氣、補血、補陰、補陽的治法;祛邪主要針對病變採用理氣、除溼、化痰散結、活血化瘀、清熱解毒等法,並適當配伍有抗癌作用的中藥。

另外,中醫強調“衰其大半而止”、“養正積自除”的治療原則,與帶瘤生存的理論相一致。因此,治療癌病不應以完全消除瘤體為目的,應當適可而止,調動機體自身的正氣抵禦病邪的侵襲才是治療癌病的關鍵。早期發現、早期診斷、早期治療對預後有積極意義。做好預防對減少發病有重要意義。既病之後加強飲食調養,調暢情志,注意休息,有利於癌病的康復。

三、證治分類

1。氣鬱痰瘀證

症狀:胸膈痞悶,善太息,神疲乏力,脘腹脹滿,或脹痛不適,或隱痛或刺痛,納呆食少,便溏或嘔血、黑便,或咳嗽咳痰,痰質稠黏,痰白或黃白相兼,舌苔薄膩,質暗隱紫,脈弦或細澀。

證機概要:氣機鬱滯,痰瘀交阻。

治法:行氣解鬱,化痰祛瘀。

代表方:越鞠丸合化積丸加減。前方行氣解鬱,化痰散結,適用於氣鬱痰瘀所致胸膈痞悶,脘腹脹痛者;後方活血化瘀,軟堅消積,適用於氣鬱痰瘀所致腫塊明顯增大,伴持續隱痛或刺痛者。

常用藥:香附、檳榔行氣活血;蒼朮、半夏燥溼祛痰行氣;三稜、莪術、瓦楞子、五靈脂、川芎、蘇木活血化瘀,行氣消徽;炒谷麥芽、神曲消食行氣。

疼痛較明顯者,加鬱金、延胡索、石見穿以活血定痛;腫塊明顯者,加炮山甲、桃仁、半夏、浙貝母、土鱉蟲破血逐瘀,軟堅散結;嘔血、黑便者加三七粉、白及、仙鶴草化瘀止血。

同時辨證結合辨病,按腫瘤性質和部位不同選擇適當的藥物。如食管癌加威靈仙、急性子;胃癌、腸癌加水紅花子、凌霄花;肝癌加平地木、片薑黃;肺癌加澤蘭、石見穿;胰腺癌加紅花、赤芍;乳腺癌加八月札、王不留行。

2。毒熱壅盛證

症狀:區域性腫塊灼熱疼痛,發熱,口咽乾燥,心煩寐差,或熱勢壯盛,久稽不退,咳嗽無痰或少痰,或痰中帶血,甚則咳血不止,胸痛或腰痠背痛,小便短赤,大便秘結或便溏洩瀉,舌質紅,舌苔黃膩或薄黃少津,脈細數或弦細數。

證機概要:熱邪熾盛,熱盛釀毒。

治法:清熱解毒,抗癌散結。

代表方:犀角地黃湯合犀黃丸加減。前方清熱解毒,涼血散瘀,適用於毒熱壅盛,熱傷血絡引起吐血、便血、尿血者;後方清熱解毒,活血止痛,適用於毒熱壅盛所致區域性腫塊灼熱、疼痛明顯者。

常用藥:犀角(用代用品)清心、涼血、解毒;丹皮、石上柏、半枝蓮、白花蛇舌草涼血散瘀;土茯苓、苦參、藤梨根清熱祛溼,解毒散結;山慈菇清熱解毒,化痰散結;龍葵、紅藤清熱解毒,活血抗癌;七葉一枝花清熱解毒,消腫止痛;冬凌草清熱解毒,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